正文

第二十章 父与子(2)

总开关 作者:吴修铭


苹果公司革命性的缘起

苹果公司的企业理念是分裂的,一边自称革命者,一边却同信息领域两大势力(娱乐产业联合企业和远程通信产业)进行联盟。我们要想了解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的原委,还是得回过头去看看苹果公司的初创时期,这样我们就能知道这家公司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那是在1971年,一个留着络腮胡子、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大学生正在史蒂夫·乔布斯的家中做客,这个大学生叫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当时乔布斯正上中学。这两个年轻人都是电子迷,他们正在摆弄一台简陋的设备,这台设备他们已经研究了一年多时间。在他们看来,他们一直以来都在做着这样的事,按照某个精明的点子制造出可以工作的模型。这一次不过是他们的另一次尝试,而这也就是亚历山大·贝尔和沃森在100年前所做的。

然而,1971年的那一天注定了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一同将沃兹尼亚克最新的发明安装到乔布斯的电话上,结果正如沃兹尼亚克后来回忆时所说的,“效果好极了”。这是他们初次体验到那个神奇的时刻,一切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所有的发明家都将这样的时候作为奋斗的目标。他们两人用自制的设备给奥兰治县拨了一个长途电话。苹果公司的创建者就这样成了入侵AT&T公司长途线路网络的黑客,他们的发明,那个“蓝匣子”可以保证在拨打长途电话时不产生任何费用。

这种反对既有建制的进取精神是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早期的合作研究中所表现出的共同特点,而且为一直以来就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创业者形象注入了实质内容并形成了固有的模式,人们相信创业者就该是这样。这一段起源于洛斯阿尔托斯车库中的合作关系延续着击破偶像、反传统的精神,数年之后的1976年3月,他们创造了名叫“苹果”的个人电脑,这个时间正好是贝尔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孤军作战发明出电话后的整整100年。

他们那创业者的形象在20世纪70年代是如此充盈和丰满,他们毫不掩饰地自称是彻头彻尾的反正统文化者,当然他们的做派也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们留长发,反战,喜欢实验和求证,用化学试剂来做实验能给他们带来做电子实验一样的乐趣。沃兹尼亚克积习难改,就是喜欢搞恶作剧,他还开办了一个叫“笑话热线”的电话服务专线。乔布斯则曾经跑到印度去寻找心灵导师。

然而,事情往往是这样,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苹果公司的起源并不仅仅是创业神话那么单纯。从一开始这两位创建者就存在极大的差异。在技术贡献上,两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蓝匣子完全是沃兹尼亚克一个人制作出来的,乔布斯根本没帮上什么忙。构思和制作苹果电脑一代和二代的也都是沃兹尼亚克,苹果二代是苹果公司最重要的产品,虽然不无争议,不过应当算是20世纪后期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了。

有些人认为麦金托什电脑要比苹果二代更为重要。我们当然不能说前者不重要,不过比起为已有的个人电脑添上桌面界面,创造个人电脑本身显然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没有沃兹尼亚克,这一切都不可能成为现实。乔布斯其实主要是个生意人,他在早期的苹果公司中负责打理经营方面的各类事务,他没有创造苹果电脑的那种天分;用芯片上的革新改变整个世界,这是沃兹尼亚克的专长。我们应当从这个角度来了解苹果公司的历史。如果说企业的文化是由创建者奠定基调的,那么即使是创建者本人,也无法保证企业文化在长期内不发生变化。沃兹尼亚克离开之后,苹果公司可以说是越来越醉心于对革新的欣赏,却缺乏自己来创造革新的魄力。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并不像史蒂夫·乔布斯那样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不过在战后的一段时期内,他在通信和文化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贡献,因此值得我们费些笔墨。尽管苹果电脑并不是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唯一的个人电脑,不过却是最具影响力的。在个人电脑只是业余爱好者不为人知的理想的时候,苹果二代问世了,让个人电脑成了全美的大热门,最终受到影响的不仅是电脑产业,还有通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和商业。总之,美国的产业生活完全变了样。

我们曾经谈到过这样的现象,业余爱好者手中的小众媒体突然掀起了主流世界的使用热潮。1894年的电话是这样,20世纪20年代诞生的无线电广播也是这样,20世纪70年代的有线电视同样如此。虽然有人可能不太认同,不过我要说,个人电脑所引发的计算机革命比所有这些革新都要更具有变革意义,因为计算机革命带来了理念上的革新,对于既有的信息系统是一个挑战。我们已经谈到过,20世纪的大多数革新者都以建立巨型企业的形式来保持对自己所发明的新技术的控制权。结果就是,革新成就了产业,而产业又成就了联合企业。沃兹尼亚克发明的个人电脑则恰恰相反,他将原本是有实力购置大型主机的大公司所拥有的设备,变成了普通人唾手可得的东西,也就是将新技术的控制权交到了普通人的手中。通信业的各种技术解放从此蜂拥而至,这些无疑是他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想想看,普通人能够按自己的需要配置计算机设备,在这样的配置条件下以自己的方式掌控信息,这在当时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虽然苹果二代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容量只有48KB,跟我们今天的手机或者当时的产业计算机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这多少限制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控制力,不过尽管如此,这台机器还是种下了改变一切的种子。

沃兹尼亚克设计的电脑具有能够插入各种外围设备的槽口以及能够运行多种软件的操作系统,这样的开放形式在今天的计算机产业可以说仍然是突破性的。沃兹尼亚克对于开放的信仰是如此彻底,他甚至不介意公开电脑设计的技术细节。他在一次讲话中曾经说过:“我们知道的,你们都可以知道。”在玄奥的高科技世界,这样的技术透明度可说是闻所未闻,直到今天还是如此。就算是像谷歌公司那样致力于推进网络开放性的机构,对于大多数的代码和操作机密也是守口如瓶的。而今天的苹果公司也已经不再是1976年的样子,就像《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威利·旺卡绝不允许别人偷看他的糖果配方一样,苹果公司也将自己的技术资料和管理信息奉为机密。

也可以这么说,沃兹尼亚克对计算机技术的业余爱好者抱着欢迎的态度,大规模生产的计算机因此而拥有了无数突发奇想开始摆弄机器的外行人组成的狂热追随队伍。这种开放的观念可不是沃兹尼亚克的独见,在20世纪70年代,这种观念是在像海湾地区的家酿计算机俱乐部那样的地方集合起来的计算机业余爱好者们的共同看法,1976年沃兹尼亚克就是在这个俱乐部里首次公开展示了苹果一代电脑。沃兹尼亚克是这么描述那家俱乐部的:“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每一分子都相信计算机将造福人类,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工具能够带来社会正义。”这些人就好比是20世纪20年代那些无线电技术开拓者们遥远的回响——同样是业余爱好者,也同样是理想主义者;同样爱好摆弄新技术,也同样梦想着新技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那一天。如果说随意摆弄捣鼓计算机这种说法不够有深度的话,那沃兹尼亚克将其视做人机思想对话的想法就深奥得多了,马修·克劳福德(Matthew Crawford)也曾经在自己的著作《搭建心灵作坊的工艺课》(Shop Class as Soulcraft)以及更早一些的《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中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很少有人能把工程技术变成一门艺术,”沃兹尼亚克说,“不过事实本该如此。”

最初的苹果电脑的外壳是个可以自行开启的主机罩,就像汽车的引擎盖一样,使用者将其打开就能把机器的内部结构看得一清二楚。虽然与早期作为全套配件销售的个人电脑产品不同,作为组装完成的机械成品的苹果电脑同样能够让使用者体验自行改装的乐趣,不管是升级、加快运行速度,还是添加配件,或者作任何其他的改动,使用者都不会受到任何限制。另外,苹果电脑选择BASIC作为程序语言和操作背景,任何人都可轻松地在这样的操作系统中进行编程。人们因此而能够直接编写和出售程序,我们现在所说的“软件”产业也就是这样开始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