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北大局外人(1)

与世界对话 作者:郭亮


黯然出局的俞敏洪自此跌入冰窖,“铁饭碗”突然之间被摔破了,这无异于判了死刑。然而,强者从来不会在逆境中轻易屈服,一扇门关上了,他总会找到另一扇门。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在绝望与希望之间沉浮的俞敏洪来说,这样的际遇还算不得绝境。

离开北大反而坚定了他从事民办教育事业的决心。而生活中那些微小的希望,如同一束束亮光,透过乌云洒向他的世界。

白纸固然没有价值,但却给人提供了书写价值的平台,这本身也是一种莫大的期许。如同《老人与海》中那个闪耀人性光辉的符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决不可以被击倒。俞敏洪下海,就是一部中国式的寻金记,这个“金”不只金钱这么简单,其中也包含着他的希望和生命力。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如同一个成人寓言,以娜拉的出走作为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和希望。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自己的生活也许真的在别处。即便俞敏洪没有出走,他身上的潜能终有一日还会释放光彩。如果没有当初的出走,可能某日,北大英文系的俞敏洪教授在自己的课堂上同样可以折服北大的学子,他们同样可以口耳相传:北大的讲堂上有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老师。

如若这般,他的生活,依旧在别处。因为他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那个最适合的自己。俞敏洪从乡村走向都市,从普通教师变成自主创业者,把新东方从国内民办学校发展成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教育集团,他在无意识中遵循、实践了“生活在别处”的命题,这个故事,充满了旅行者的意味,令人回味。

打破枷锁

若干年后,往事随风,蓦然回首,俞敏洪对北大的感情由复杂归于平淡。北大让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他饱受失败的折磨,但也正是这些失败背后隐藏的机会成就了俞敏洪。高考失败背后隐藏了一个北大,被北大处分背后隐藏了一个新东方。今天的俞敏洪面对那段不堪的历史从容洒脱,“不可否认的是,今天的一切都是北大给我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给的。”

细细想来,此话带着胜利者的侥幸,也带着一笑泯恩仇的快意。当初离开北大,或许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因缘,俞敏洪也从此打破了枷锁。卢梭有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个枷锁,曾经是俞敏洪身上的“铁饭碗”——北大教职岗位,吃公家饭。然而在那个商业味道日益浓重的氛围之下,离开北大确实给了俞敏洪全新的人生。

俞敏洪和那个时代下海的同道者一样,也有自己的商业理想。苦难有多少,收获有多少。然而他打破的枷锁并非一无是处,北大人的理想主义情怀还是给了他“忽悠”合伙人的感情温床。出于北大人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后来者和俞敏洪走到了一起,组成了核心团队。

然而,俞敏洪打破枷锁的举动只是开了个头。最好的英语教师如何定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在中国有没有?太多了。但如果让他们放弃“铁饭碗”,和自己一起实现梦想,又是件虚无缥缈的事。于是,俞敏洪再次打破枷锁——以最高的讲课费标准来吸引最有才华的外语教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