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节:自制力:“有所不为”比大胆冒险更难得(17)

临场发挥的技术 作者:(美)保罗·沙利文


身体素质

到20世纪90年代初,肥胖的高尔夫职业选手时代——主要体现在伟大的杰克·尼克劳斯胖胖的体型上——即将结束。高尔夫球员,像其他职业运动员一样,开始认识到职业选手拥有健壮身体的必要性,因为这能保证他们在比赛中一直充满活力。高尔夫球既需要强壮的体魄,也需要正确且灵活的挥杆,但他们也不得不承受每天烈日下5个小时以上步行6英里的体能考验。拥有健壮的身体是参加巡回赛的常规要求,也是业余高尔夫选手可能苦苦挣扎的弱项。如果你在打第十五号洞时就没有力气了,那么毫无疑问你没有可能赢得比赛。

抗压力

不像那些宣扬运动心理学的训练,维多利亚体育学院不是通过在具体的压力下训练来增强运动员的心理韧性,他们通过在每个项目中制造模拟压力来训练,这一点非常关键。这就像小孩子们在自家后院玩游戏那样——如果我把球打到了易拉罐里,萨利就会吻我。所不同的是,维多利亚体育学院有一些强加的限制。教练没有让学生把每次击打重复20次,而是让他们第一次就打好,要不就不打。他们开始强调质量而不是数量。这需要在整个训练中进行一些特定技能的测试,使击球成为训练的重点。从心理方面来看,这就是林奇所谓的内部压力。

这个信念是,如果在每一次击打训练中,都给球员施加足够大的压力,这将使他们感受到比赛时的外部压力。“如果有人这样连续练习2~3个小时,他们挥杆的次数可能相对较少,”林奇说,“但是,击球质量却是非常高的。”

坚持常规训练

所有训练的基础都是建立常规训练模式,这可以帮助选手从训练场走上赛场,但是常规训练对每个人来说并不都是一样的。就像林奇指出的那样,一些球员进入状态快,一些则比较慢。这些常规训练需要被充分地利用和重视。同样在锦标赛中领先的选手,有人在睡觉时大脑也在运转,有人什么都不想且睡得很香,他们都需要通过常规训练来考虑第二天的每一个球该怎么打。给球员们的训练常常是不同的,这种训练没有固定模式,只是训练球员不断重复每一个击球,从训练场到赛场,从发球到打到果岭。

“当我们训练年轻球员时,训练的一部分就是帮助他们进行常规训练,并使其坚持下来,”他说,“这有助于培养球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林奇还说,毫不奇怪有些人在锦标赛最后一轮比赛的前夜睡不着,因为他们高估了自己,觉得自己会打得很好。他们在提前排练胜利演说,当然这会成为导致他们在压力下发挥失常的原因。

努力争取成功

维多利亚体育学院注重的第五个训练要素是比较温和的。由于澳大利亚离世界各地都比较远,所有的年轻球员们都不得不经常旅行。但是,一旦外出旅行,林奇就不得不将他们的训练项目暂停。许多业余高尔夫球员在他们每天训练的球场上挥杆的次数很少,一旦到了新的球场或是环境不太熟悉的地方,他们就发现自己很容易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训练还没有被真正检验过,没有像他们所认为的那么圆满。在熟悉的球场上,他们已经能够依靠自己对训球场上每一个拐弯处、每一处起伏地的了解来弥补他们比赛中的弱项。但是在不熟悉的球场上,他们的弱项暴露得很明显,从而使他们遭受更多挫败,在比赛时产生更大的压力。

“不管你在比赛中有哪些局限,你都可以在自家的球场上靠熟悉的地形和环境来弥补。”林奇告诉我,“当你到了一个新的球场,陌生的环境并没有一下子让你适应。你就感到不确定,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技术上的弱项就被放大。这是很平常的事,这意味着,这个能在自己的球场越过6个障碍的球员并不是真正可以战胜压力的,因为他不具备在其他球场打球的心理素质或技能。”

基于以上五点,林奇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全面的球员。他认为将抗压力分解成不同部分是很有必要的。他用训练实践证明,打出高水平的高尔夫球可以像学习小提琴一样通过训练和学习来实现:在你成为首席小提琴手之前,你首先需要掌握拉琴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调整对球员的期望,特别是对非专业选手来说。“一个想要从100杆打到80杆的球员,如果每周只能进行一次训练,那么实现这个目标基本没什么希望。”他说,“如果有人想将他的障碍点数减少,你要分解出他必须进行哪些训练。你给他制订一个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安排训练。让他从心理上接受一次推杆并一杆进洞。”

训练是很辛苦的。高根能习惯,是因为他有证明自己能力的强烈渴望。他说,还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生在塔斯马尼亚。在那里出生的球员总是把自己同澳大利亚大陆的同行们进行比较。他说,这种对他的出生地的“错误约束”,使他不太可能作出大范围的比较,反而使他更专注于他的比赛。“一位加利福尼亚选手赢得了美国国家少年业余比赛,就会到处宣扬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业余少年选手。”高根说,“他从未离开过这个州。他不知道是否内华达州就有选手可以打败他。他会说,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球员。而那个赢得塔斯马尼亚州业余比赛的孩子不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甚至不认为自己是澳大利亚最好的球员。这是截然不同的心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