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不惯说明你对这个世界无能为力(5)

为什么我们什么都看不惯 作者:聂凌风


 

而另外一些人,这些愤青的同龄人,那些小的时候虽然也是“皇帝”,但走入社会后自觉走下圣殿投入到真实的生活中去的人,因为心态的积极调整,以及个人的不懈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了很好的地位,这些人往往很少成为愤青。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成为了“人上人”,所以眼界更加开阔,心胸更加豁达,包容心更强,所以看不惯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再加上他们都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别人的蜚短流长,自然也不会成为键盘暴力的主力。

所以,同为“小皇帝”,只有落败的才会成为愤青。落败是什么意思?就是你的工作生活不如意,就开始埋怨社会,埋怨政府,埋怨别人。你说,这种埋怨是有道理的吗?是进步的吗?是社会的“杂音”还是“另一种声音”呢?

所以,还是别把时间放在“愤青”上了,踏踏实实改善自己的处境比什么都来得容易。

心理师提示:

这年头“愤青”是不好当的,不但要整天守在电脑前,对时时刻刻发生的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生气、辱骂,还需要参与网络上的聚众群殴。这时间成本、感情成本都不是一个小数字。有这些时间,登高望远,甚至睡一觉也是好的。

网络暴动,“草民”的专利

2006年,因为被指责与人妻偷情,ID为“铜须”的魔兽玩家遭到人肉搜索,以及连锁而来的恐吓和骚扰。事件影响之大,以至于国外媒体都作出报道,玩家这种自发行为更是被上升为文化现象,“网络暴民”一词由此产生。

事情的起因是《魔兽世界》中的一位玩家“锋刃透骨寒”在猫扑网上发帖自曝,其结婚六年的妻子,由于玩《魔兽世界》并加入了“刀锋透骨寒”所在公会,和公会会长“铜须”在虚拟世界里长期相处产生感情,并且发生了一夜情。帖子点击量在一天内达到十几万次。网友们同情的潮水涌向“锋刃透骨寒”,唾弃的口水泼向“铜须”。

事件升级的导火索是“锋刃透骨寒”贴了一段自己的妻子“幽月儿”与“铜须”的聊天记录,并且公布了“铜须”的QQ号。这些私密的聊天在网上急速流传,以此为题的帖子铺天盖地,从猫扑到天涯,再到门户网站。对奸夫淫妇的道德义愤成为网络舆论的主流,甚至有人自告奋勇要当武松,上门追杀“铜须”。

网络追杀令再现江湖。因为“锋刃透骨寒”在原帖中留下了足够的线索和关键词,很快就有网络“狗仔队”查出了“铜须”的真实身份:“铜须”,魔兽世界麦服联盟“守望者”公会会长,真名郑某,是秦皇岛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家住廊坊。接着,郑某的照片、国外的女友姓名、手机和家里的电话逐一被曝光。

“守望者”公会被卷进风暴的漩涡,公会高层的TS(一种聊天工具)语音聊天也被偷录剪辑,随即放到网上,引发了新一轮的骂战。有人在网上发出江湖追杀令,以此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挽救崩溃的希望,为日益轻佻、浮躁、混乱和扭曲的当下,提供一些治疗和拯救的经验。”

与此同时,魔兽世界的虚拟审判也在浩浩荡荡地进行。失去了“铜须”马甲的掩护,郑某的现实生活被彻底扰乱了。2006年4月18日下午,猫扑网站的编辑接到郑某代理人孙先生的电话,希望删除社区里的相关讨论,后经过协商,孙先生终于将郑某的澄清视频发给了猫扑。郑某在视频里否认了偷情事件:“在这里我告诉大家,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不知道是哪位朋友,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来编这个故事诽谤我。” 视频过后,郑某消失了。郑某的手机和家里的电话打过去后,无法接通。

而始作俑者“锋刃透骨寒”先后发完两个后续的帖子“让生活继续”和“最后声明”后,也消失了。在“最后声明”中他说:“我承认,关于‘丑闻’一篇文章及QQ聊天内容等多为杜撰,游戏已经结束,各位爱YY的继续,本ID人间蒸发。”

事到如今,我们仍然不知道这所谓的偷情事件是真是假,但网络舆论的一边倒,以及对丑闻的千夫所指,恨不得杀而后快的心理却令人感到恐惧。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精神的鼓励下,网民们掘地三尺,也要挖出虚拟世界里的真实身份,个人的隐私权被露骨地践踏。如果这就是所谓的“主持正义”,这种可怕的正义,不要也罢!

透过一起起网络暴动,你会发现,“草根”是最基本的构成。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网络暴动的发起者都是草根,推动者、执行者也都是草根。网络暴动已经成为草根的专利!

何谓草根?“草根”,顾名思义,就是指处于底层,附着于土地;普通,卑微,不引人注意,但无所不在;弱小,但有顽强的生命力,以及自发自生,不称著于庙堂与精英。他们顽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同时,生长得广泛,是社会最坚实的基础。他们是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他们的成长、成功,直接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草根”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就是积极向上,不自怨自艾。即使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但能做一棵生生不息的小草也是好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