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不惯等于自断筋脉(2)

为什么我们什么都看不惯 作者:聂凌风


 

同样的老板,同样的同事,同样的客户,但是只要你不同的看待,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心理学中有“保龄球暗示”之说,看到事物好的方面的人,通常能从中寻求到前景和机会;而只看到事情坏的方面的人,通常只能从机会中看到纷至沓来的麻烦。

看到事物好的方面的人,往往能将所有的问题当成磨砺和考验;而只看到事物坏的方面的人,容易将所有的问题当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大山。

心理师提示:

看不惯就像是口臭,当别人做一样事情你看不惯,你愤恨难平,但是当你做一些别人也看不惯的事情的时候,自己却一无所知。比如我们案例中的达丽,她的抱怨何尝不是大家的“看不惯”呢?所以想要自己平和地看待不如意的事情,就要学习俄罗斯的这句民谚:“想要打扫全世界,就从打扫你家门前台阶开始。”学会将自己身上让人看不惯的习惯改正,而后再要求他人,这样才能达到不仅适应环境还能改造环境的双重效果。

看不惯是因为主观不努力,别从客观找原因

H公司是家族企业,企业的重要部门高管不是老总的亲妹妹,就是老总的亲姐夫,这些元老曾经为公司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现在却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之患。老总不想让自己的心血毁于一旦,苦苦寻求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希望能扭转这样的情况。程沐阳正是在这个时候被空降而来。

程沐阳曾经改组过无数这样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他根据公司的真实情况,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可谓奖罚分明。但是新的制度,势必会触犯一些人的权益,所以这场变革推进得非常困难。高层们不断地到老总跟前进谗言,中层因为找不到方向而怨声载道,底层员工持消极观望态度。一些才能型员工感觉企业动荡,纷纷另谋高就。

人事关系难以疏通、才能型人才流失严重、企业重建遥遥无期,这些很难不令老总质疑程沐阳的工作能力。上层的不支持,中层的不配合,下层的不执行最终让这项改革以流产告终,程沐阳也抱恨离去。

事后,程沐阳向老友抱怨:“这个公司太让我看不惯了。工作氛围太过被动,太过消极,根本是在抵制公司的发展。每个人都好逸恶劳,不思进取。”老友语重心长地说:“其实你也有原因吧?”程沐阳默然不语。是的,他是个急脾气,又有些刚愎自用,依仗自己是老总亲自请回来的人,多少有些恃才傲物,对待其他高层态度骄横,在公司高层中树敌颇多,才使得改革难以推行下去。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犯同程沐阳一样的错误,我们往往将我们的失败归结到我们“看不惯”的那些事物上。比如,因为看不惯同事的行为,疏于与之交流合作,最后导致工作难以出成绩;看不惯女孩子物质,所以你拒绝谈恋爱,即使恋爱了也不拿出自己的真心;看不惯老板的不懂装懂,所以把老板提出的改进意见当耳旁风,导致业务上难以精进……

心理学中有归因效应之说,人在行动过程中,总会自觉不自觉地为自己的行为或者行为产生的结果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本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验,从而提升自己。但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部——那些我们“看不惯”的事物上,这种经验除了为自己开脱以外,没有任何意义。任何时候,我们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自己。从内部找原因,才有成长的可能。

为什么成功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批判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且逼迫自己做出改变是困难的。而相对来说,找借口就简单多了。

找借口是大多数人的通病,人们往往认为承认错误就意味着承担后果。为了推卸责任,人们下意识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借口当然是好找的。

有的人不得领导赏识,职场混得很失败,什么原因呢?领导眼光太差、同事多是溜须拍马的小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真是这样吗?实际上只是因为他工作中总是偷懒,工作效率低,业务水平差而已。

你敢承认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的失败吗?即使不需要对别人负责,很多人还是不敢对自己承认。但是如果你敢于承认,并做出改变,你就会迎来一个令人惊喜的胜利。

没有人可以永远正确,面对问题和失误的时候,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是推卸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只能让你没有责任感。责任感的缺失会让你缺乏应对困难的勇气,缺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缺乏找到不断进取的突破点的契机。没有改变,当然不会有成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