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放养教育的超级方法(7)

放养的女孩上哈佛 作者:秋野玉茜


比哈佛重要十倍的东西

“家庭暴力”典型案例——药家鑫,1989年11月7日生,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药家鑫驾车途中撞人,因害怕伤者张妙记下车牌,连刺8刀将其致死。此后驾车逃逸再次撞上行人。翌日父母陪同他自首。26岁的张妙家境贫寒,家中有一个2岁的男孩。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3月23日,该案件在西安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以“激情杀人”之词为其辩护的声音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激烈争论。4月22日,药家鑫被判处死刑。

暴力一定源于暴力。研究人员曾在13所监狱进行了近3000名暴力罪犯的调查,并对其中近200人进行深度访谈。结果发现,75%的罪犯都有童年期受到虐待的经历。童年期躯体虐待和情感虐待经历是预测成人之后暴力犯罪和反社会行为的有效因素。用暴力罪犯的话来讲,小时候别人打我,长大之后我就打别人。

从药家鑫的经历,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的“家庭暴力”的教育方式,报道的只字片语就可以看到药家鑫父母对其有多种虐待:躯体虐待——拿皮带抽、关地下室;情感虐待——觉得孩子倔,对其失望,甚至说出“你那么丑,没有人会喜欢你”这样伤人的话。

童年期的虐待经历会损害一个人的情感功能。一方面会损害其情绪控制能力,这会导致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极易失去对情绪的调控,也就是失去理智。另一方面,会损害其共情能力,即理解和体会他人痛苦的能力。

来自童年期的家庭虐待激发并训练着药家鑫的愤怒和攻击性,但由于不敢反抗父母,还要满足父母的期待和要求,扮演乖孩子、好孩子的角色,实际上他一直压抑这些暴力倾向、攻击性。这种攻击性指向自己是性格扭曲和自杀,指向他人就是暴力伤害甚至杀人。为何“学业优秀”对“防止暴力”无效?暴力虐待的家庭成长环境是药家鑫犯罪的深层心理根源(但暴力虐待的家庭成长环境并不一定都会导致犯罪甚至杀人行为,与后天很多因素也有关)。

问:“您是如何看待虎妈的教育方式的?”

丁爸爸:“有一定可取的地方,但是……我不是很认同,或者可以说,跟我的教育方式是截然相反的。丽晴有次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直到有一天,父母赚够了钱,猛然醒悟到教育的重要性……’,现在这篇日记还可以在网络中搜到。的确是这样的,那时我跟丽晴的母亲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夜里12点,一层楼的灯都灭了,我们还没走。所以,你可以想象,到家基本上就是休息了,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给了孩子比较宽松的成长环境。”

问:“虎妈的女儿考上了哈佛大学,于是很多人把严苛的家教方式视为正确的方式,纷纷效仿。你们对丽晴用的是放养教育,但她也考上了哈佛。那么,究竟哪一种教育方式才是正确的呢?”

丁爸爸:“坦白讲,我不会对我的孩子这样。即便是这种严苛的教育方法能通向哈佛。我认为,孩子能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内心、健全健康的性格要比十个哈佛都来得重要。”

丁爸爸继续说道:“很多成年人的心理疾病往往是由童年开始就埋下种子的,童年的时候孩子无力抗争,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不平就埋在内心,成为一种隐患。也许一辈子它都不会爆发,又也许当她成年后的某一天,这隐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孩子的心灵健康远比哈佛大学重要。”

放养教育精彩语录:

孩子能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内心、健全健康的性格要比十个哈佛都来得重要。

很多成年人的心理疾病往往是由童年开始就埋下种子的,童年的时候孩子无力抗争,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不平就埋在内心,成为一种隐患。也许一辈子它都不会爆发,又也许当她成年后的某一天,这隐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孩子的心灵健康远比哈佛大学重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