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他就真的会越来越像牛顿(2)

好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晨曦


丽文知道后,觉得妞妞自己已经反思了自己,还做了“保证”,也就没有说一句责备的话。从那以后,妞妞再也没有在家落过东西。

我并不是说家长不要批评孩子,但批评一定要用常规的、孩子可以心平气和接受的“批评”方式表达。有些妈妈在平时也知道孩子有了过失要好好和孩子谈。但一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情时,经常条件反射地冲孩子发火,“妈妈说过几千遍几万遍了,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啊……”,“你怎么这么笨,那么不小

心……”,带火的教训话说过了,事后又后悔;可下次遇到同样的事,还是忍不住先发一通火。一些妈妈总是事后说,“妈妈今天心情不好”、“妈妈脾气不好”等等来给孩子道歉,也为自己开脱,来平衡自己。“心情不好”或者“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会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一个痼疾,或变得脾气暴躁,自卑固执等。

孩子偶尔的“过错”可能会给自己及家长带来时间、经济等方面的损失,完全可以作为培养他成长必交的“学费”,可以换回他的成长、成才、直至成功。孩子拆坏了一辆新买的玩具坦克,可能就此激发了他以后要做一名军人的志向,也可能激发他制造一艘轮船的兴趣和潜能;今天熨坏了一条裙子,明天孩子也许就可能是个服装设计师……

我要告诉妈妈们的是,一定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自己“试误”,需要孩子亲身经历。孩子从生活中直接获取的经验与教训,比家长口头讲千万遍的道理都印象深刻。家长要理解孩子“过失”的价值,因为在任何一个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作用。

在妈妈们的心里只要建立了正确的儿童观,用期许的眼光看孩子那些“犯错”行为,用赞美的话语鼓励孩子无恶意的“犯错”,就会感到它们是良机而不是坏事。这样的心态下,哪里还有什么“火”呢!

“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

有的妈妈说,自己的孩子永远改不掉的“毛病”,在生活上永远那样。在我看来,只要不是什么大事,请允许他有这些“毛病”。

丽文对妞妞的批评很简单,一句“像牛顿一样”既是家长如何理解孩子的一个问题,也是以什么方式批评教育孩子的问题。家长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目的是保护孩子自尊心,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他们潜在的某种能力。家长们要意识到对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要彻底戒除掉的。

我们换个角度来说问题。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一些“毛病”呢,是不是也有很多弱点,会不时地犯些小错?也许你不止一次地犯可笑的错误。上班时发现自己穿着打扮并不适宜今天的重要会议,有时候甚至穿着西装,脚上却穿着运动鞋;要去商场大购物,逛了几圈,回家才发现要买的香油给忘得一干二净——这些毛病像肤色一样,长在我们身上,不好去掉。孩子也各自有他们的“毛病”,发生了,轻轻松松一笑了之。

有的孩子细致认真,有的孩子粗心马虎;手工制作中,有的孩子心灵手巧,有的却显得有些笨拙;有的孩子打小就善于关注生活小节,表现得聪明伶俐、灵活乖巧;也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喜欢自己默默思考,思想整天不知在哪里飞舞,样子宛若梦游。孩子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性才构成了人的丰富性。

丽文采取的“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把一件孩子做得不好的事,父母本该生气的事化解为一句玩笑,既让妞妞知道她哪里错了,又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还暗含了对孩子的理解,甚至隐藏着对她某种才能的褒奖。这类批评话,孩子比较爱听,也从内心里比较接受批评。

有的妈妈太追求完美,孩子的每一个小节都不放过。当孩子犯了一些小错误,或在某方面表现出能力不济时,她们就忧心忡忡,就想立即按照自己设想的样子帮助孩子改变——而她们选用的方法就是告诉孩子你应该如何如何,一旦孩子在后来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时,她们可能就会拉下脸来,训斥孩

子……

牛顿如果整天因为不注意生活小节而成天挨训,他还能是牛顿吗?华罗庚如果整天被苛责,他还能是华罗庚吗?孩子的小错,只要不涉及什么道德问题,妈妈们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需要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这种过程中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妈妈们当然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孩子,但同时一定要有耐心等待他经历并成长。在生活中,妈妈们可以故意给孩子制造一些机会让他尝点不用心的苦头。孩子也有自尊自爱的心态,只要有足够多的经历,该学会的他都能学会,该注意的他也都会注意到。

妈妈们一定要记住,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而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妈妈看孩子的眼光“像牛顿一样”,孩子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