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让孩子的困难在游戏中解决(1)

好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晨曦


孩子面对一些痛苦的事情时,父母如果能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不仅能使孩子坦然面对眼前的痛苦,也会使孩子有勇气面对更大的痛苦。父母要知道,儿童也是有忍耐力的,而且是非同一般地惊人!

打针为什么会疼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情。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妈妈们在孩子两三岁时,可能最犯愁孩子打针的事了。妈妈们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度量孩子,认为打针很简单,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

一个妈妈对我说,她的孩子上医院打针输液的时候,她不敢一个人带着孩子去,要和孩子爸爸两个人一起去。有一次,小男孩(四五岁)拒绝打针,护士在一旁等半天了,妈妈哄了一遍又一遍,可孩子就是不同意,哭喊着。这时候孩子的爸爸着急了,使劲按住孩子,几次想抓住小男孩子,最后都被挣脱。妈妈在一旁看到孩子如此的反抗,心疼孩子,又觉得束手无策,小小身躯爆发出来的惊人力量,凄厉的哭喊声都让人感到震惊和心痛,整条走廊都被惊动了。我在想这给孩子带来的是多么大的心理折磨呀。真的就没有办法吗?

丽文说,妞妞小时候很勇敢呢。有一年元宵节,丽文和先生带着两岁的妞妞,看了一晚上的灯展。结果第二天,妞妞直咳嗽。丽文带妞妞到一家儿童医院看病,大夫给开了药,还有针剂。取上药后,丽文告诉妞妞要带她去打针。妞妞可能对上次丽文带着她去医院打预防感冒免疫针还有印象,流露出害怕的表情。妞妞当时打预防感冒免疫针时才一岁还不太会说话,懵懵懂懂中屁股被扎了一下,有些痛,哭了几声,针头一拔出去,护士赶快说,“咦,宝宝衣服上还有个漂亮的小白兔啊”,妞妞的注意力被衣服上印的小白兔吸引了,就忘记屁股被扎这回事了。

丽文一说要打针,可能唤起妞妞“打针”的印象了,妞妞坚决地说:“我不打针。”丽文说:“妞妞现在生病了,你觉得咳嗽舒服吗?”妞妞摇摇头说不舒服。丽文问:“妞妞是不是想赶快不咳嗽啊?”妞妞回答:“想”。接着又咳嗽,小脸蛋烧得红红的。丽文亲亲妞妞的脸蛋说:“大夫开了药了,能让妞妞的咳嗽好起来,妞妞病好了,就可以去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对不对啊。要是不打针,妞妞只能每天一个人在家里呆着了。”

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她是会听懂的。她生病不舒服,肯定也想让病赶快好了。于是,妞妞从道理上接受了打针,但她小小的心还是害怕,满眼忧虑地问丽文:“妈妈,打针很疼吗?”丽文微笑着平淡地说:“哦,有点疼,不过疼得不厉害,就疼一小会儿。你看就像妈妈这样掐一下。”说完就轻轻掐了一下妞妞的手背。

妞妞自己尝试了一下,可能觉得是有点疼,不过表情不那么害怕了。丽文问妞妞:“你觉得妈妈掐你的手背疼吗?”妞妞可爱地答道:“有一点点疼。”“哦,打针的疼和这个疼差不多,也是有一点点。”丽文很坦率地告诉妞妞,然后又说,“妈妈掐一下你,不疼也不哭,打针也不疼,也用不着哭,是不是?”妞妞点点头。丽文看出妞妞心里还是有一些顾虑和紧张的。于是又给妞妞打气说:“妈妈觉得妞妞是个勇敢的孩子,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妞妞要是能忍住疼呢,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哭了也没事。”妞妞听了妈妈的话,觉得自己想做个勇敢的孩子;同时,也知道,自己哭了,妈妈也不会批评自己的。

丽文表现出打针确实是很简单的一回事,而且说话的语气很轻松,一点也不让妞妞觉得很痛苦。这样让妞妞也坦然了许多,孩子的愿望肯定是不想让别人笑话她,同时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打针和掐一下手背是一样的,一点点疼。”

毕竟是小孩,妞妞打针时还是很紧张,浑身绷得紧紧的,可是能忍住疼没哭。丽文在一旁看着妞妞,什么也不说,这时护士看着妞妞一点也没哭,表扬了妞妞。这样,妞妞通过“试验”,觉得打针的痛,确实是能忍住的,心态由此变得很镇静。妞妞打了三天的针剂,咳嗽还是没有好转,再检查时,大夫说妞妞呼吸道感染有些严重,要住院输液了。

妞妞住在儿童病房,一个病房有六七个小孩,大部分三四岁。不管是护士还是医生,只要看到穿白大褂的人进来,病房里顿时就哭成一片,孩子们的惊恐宛如羊圈里进了狼。只有妞妞一个人不哭不闹,但她会停止玩耍,要丽文抱着她,一脸忧愁地等着。虽然妞妞也不喜欢扎针,但她已能理性地接受了。扎针过程中她从不乱动,总是很配合,每天能受到护士的表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