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我是上班一族:让朝九晚五的工作和生活不再混乱(7)

Google时代的工作方法 作者:(美)道格拉斯·梅里尔


从前,知识就是力量。那个时候,知识来之不易,传播也很困难。印刷术没有发明,学校教育尚未普及,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在这样的时代,只有极少数人拥有知识,知识是“紧俏用品”。

为了阐明我要表达的意思,假定时间是在17世纪,而你打算要当个石匠。一开始,你要在石匠师傅跟前做一个卖苦力的学徒。师傅不给你付工钱,而是教给你手艺。师傅让你住在他家里,管你吃饭。他让你不停地干活,而自己则不必终日劳累。你要学养家糊口的知识,只有他有。由于掌握这种知识,他就有了力量和地位,而你不行。

几年以后,你学徒期满。于是进入下一阶段:出徒的熟练工。你可能成了这位石匠师傅的雇工,或许你选择走村串巷,不断磨炼手艺,进而获得更多知识。再过些年头,你终于掌握了成为一个石匠师傅需要具备的知识。这对你十分有利,现在你也拥有了力量,有资格招收自己的徒弟,把知识传授给别人。在人们寿命很短的年代,你很快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这样的过程以几十年为周期,往复循环。后来,这种模式出现了变化。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有了图书,后来又有了报纸杂志,知识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保守。印刷文字以我们无法预料的方式改变了人类社会。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能够想到的任何主题都会有相关信息印刷出版。寻常百姓获取信息,突然变得十分容易,而且成本低廉。学校纷纷建立,更多的儿童学会识字,新的机会开始出现。如果不愿意当石匠,你就可以不当。你可以另学一门手艺,而且无须跟村里的师傅学。知识不断传播,掌握知识者不在少数—这就意味着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力量和地位。

随着时间流逝,广播、报纸、电视以及后来的互联网等新式大众传媒纷纷出现,它们使知识传播得越来越远(尽管并非人人都会把电视和知识相提并论)。结果,人们开始发展出日益专业的知识技能,他们相信这些知识技能还会继续为其带来力量。

但是,这样的预期也有问题。如今,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很容易地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沟通的成本也很低廉,我们拥有很多受教育机会,即便是专业知识也未必会给你带来力量。实际上,你可能甚至都不必额外开发自己的知识。只要登录Google网站,借用一下别人的就行。(顺便声明,我在这里讨论的不是技能。如何运用你所获取的知识,这永远都是有价值的。我所说的是“获取知识”这一过程本身。)

换言之,知识并非是触手可及的,学徒是获取知识的首要方式,在那时,知识就是力量。但是,在信息广泛传播、交流成本低廉的时代,知识传播太迅速,知识掌握者根本无法长期把持知识。因此,力图把大量知识装进自己的脑袋,那是没抓住要点。建立一套存储和组织知识的系统方法,从而在需要知识的时候可以使用或者记起知识(如何具体操作,详见第二部分),这是一个好得多的策略。

假如这是一次讲座,而不是一本书,我会要求大家举手回答:有多少人相信或者曾经相信知识给了你力量?一旦我点完人数—如果大家都是如实回答,我得花点时间数人头—我也得不好意思地举起自己的手,我本人也曾经掉进了这个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把我送进了医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