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彩色笔与过滤器: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养成信息过滤的好习惯(3)

Google时代的工作方法 作者:(美)道格拉斯·梅里尔


当发现需要予以关注的内容时,我就用彩色钢笔在页面的空白处画个星号。在这个时候,我并不会把加星号的内容跟其他任何内容建立联系。我所做的仅仅是标出看起来很重要的那些内容,其作用就是过滤掉除此之外的所有内容。

在完成书本内容的通读筛选之后,回头看书的时候,我就只看那些用钢笔标记出来的句子或段落。在看第二遍时,我会以所定目标与相关信息的密切程度为准绳,把前面标出的内容分成四类。然后,给每一类内容标上不同的颜色。例如,阅读数学课本时,我给不同内容划分种类并标注颜色的方法如下。

对于新出现的术语和概念(目标是记住它们),用黄色荧光笔标记。

对于数学等式和推导过程(用以证明数学公式),用粉红色荧光笔标记。

对于自己不懂的内容,用蓝色荧光笔标记(便于找到这些内容,并更加认真地重新阅读)。

对于书上例题的解题过程,用绿色荧光笔标记(目标是与我自己的解法进行对比)。

我用不同的颜色对书中的信息分门别类,把看似毫无关联的大块文字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小段内容。这样一来,任务得到了分解,效率得到了提高。

然后,再对书上的相关章节进行第三遍阅读,这时我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荧光笔标出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我会更加认真地阅读,尽量理解每个段落的真正含义以及它与其他的标记段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这种做法有助于我理解各种范式,并把一章当中的重要信息发展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反过来又能给出信息的上下文背景,从而使得这一信息更容易记住。借助这一技巧,我变成了一个超级的快速阅读者。从那时起,这种技巧对我一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这套方法出奇有效。对我而言,阅读这个对我而言最艰难的学习环节简化成了略读。在快速翻阅一页页的教科书时,我会找出那些需要记住的关键主题和重要法则。除此之外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会被我过滤掉,从而避免无关紧要的内容把我的大脑弄混。对于那些需要记住的信息,我会把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领会和理解书本中的信息—分解成一次可以消化的许多小块。

你要记住,大脑记忆许多小块信息的效果要比记忆少量大段信息好得多。由此引出关于有序组织的第十四条原理://大块内容要化整为零。//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行为活动。感觉什么事情让你力有不逮的时候,把这件事情化整为零,然后各个击破,这是很有用的。当然,这条原理并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发现。不说所有研究组织和效率的专家都会提倡这么做,但是绝大多数会这样。不过,在我们处理每天收到的大量信息的时候,这种做法是十分有效的指导方针。

要把这一原理付诸行动,应该努力养成把全部信息一分为二的习惯:可以置之不理的信息和今后可能用到的信息。然后再把第二类信息分成两种:可以借助外在设备(纸质载体或电子设备)存放的信息和需要记住的信息。为了帮助自己记住某个信息,要么围绕信息编一个故事,要么为这一信息设定一个目标,以此形成有关这一信息的

背景。

借助上述方法,我大学期间的学业情况相当不错。事实上,班上的很多同学甚至会用“聪明”来描述我。有些人显得聪明,是因为他们能记住一大串彼此无关的事实。另一些人聪明,则是因为他们能用某种方式把那些内容联系起来,进而揭示出更深刻的道理。还有些人能够通过独特的办法,把一组事实融会贯通,而这种方式能提供新颖独到的洞见和观点。我聪明与否并不是重点。我的信息过滤技术很有用,因为它有助于克服我大脑的天生局限(以及由诵读困难症造成的问题),让我得以利用一种对自己来说最高效的方式来组织信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