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营书店的价格大战

博弈论平话 作者:王则柯


我坐在从广州到杭州的CZ3803航班上,翻阅当天的《南方都市报》。西湖和钱塘江是我喜欢的地方,在大学里教书和同学们探讨经济学是我喜欢的工作。现在有人请我到西湖旁边做我喜欢的工作,实乃人生乐事。说起教书,我在经济学院校讲授的主要是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不敢随便揽别的活。

报纸对开的B8和B9两版的大字标题映入我的眼中:

北京两大书店分别以折和7折应对竞争,引发价格大战

书价跳水

原来,2006年9月1日,号称北京市最大书店的“第三极书局”广告宣布:“请允许我热烈地爱读者一回——从9月1日至10月20日,全场图书7折。”

这个消息早在预料之中。事实上早在一个半月以前,紧邻第三极书局的中关村图书大厦,就已经打出“7月15日至8月15日全场图书折”的条幅,后来又打出“8月19日至10月15日,继续全场折”的广告。这样连续的打折倾销,叫旁边的第三极书局怎么受得了?

对开两版其他文字的标题是:

打折是无奈之举:这是割喉战?

打折风起云涌:7折还能赢利吗?

打折之后:各方力量开始博弈

最坏的结果:劣币驱逐良币

国营PK民营:需要那么多高度同质化的书城吗?

配题大照片的文字则是:

第三极书局推出全场7折,不仅是对竞争对手的应战,对全国图书零售业或许都将产生系列震荡。

你看,诸如国营、民营、零售、竞争、打折、博弈、对手、赢利、同质化,全是经济学词汇,真是硝烟弥漫。其中什么叫做竞争、什么叫做赢利、什么叫做同质化,是微观经济学需要厘清的概念,至于博弈和对手,当然属于博弈论的范畴了。所以这一组文章引起我的兴趣。

所谓“国营PK民营”,背景在于中关村图书大厦是新华书店系统的“巨无霸”,面积1万平方米,而第三极书局是民营书店,面积接近2万平方米。按照记者的说法,第三极书局是迄今最大的民营书店。至于网络用语“PK”的准确含义,我并不十分有把握,但是从上下文看,应该是对手战或者对决的意思。由于两家巨型书店开打如此惨烈的价格战,附近的中小型书店也就只好跟进。一家网上书店甚至开出折的超低价。

对开两版中最长的一篇文章,题为《我们的书价虚高吗?》,其中5个小标题是:

拆解图书利润链条

定价的差异何在?

书业面临“囚徒困境”?

打折的几种可能性

图书相对购买力低

其中“囚徒困境”已经是博弈论的专门术语了,“囚徒困境”是最典型的一种博弈模式。

两版报纸,让我浮想联翩。作为热心于普及经济学知识的学者,我高兴地看到,以科普小册子《博弈论平话》1998年在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为标志,经济学人普及博弈论知识的多年努力,已经遍地开花。传媒和大众都知道“价格大战的囚徒困境”的说法,就是一个明证。有些提法不大准确,例如价格大战已经非常惨烈了,却说“各方力量开始博弈”。不过这恐怕也是赶着写稿发稿,遣词造句难免欠斟酌的缘故。真的问一句“怎么这时候才开始博弈”,记者自己一定马上醒悟过来。

“囚徒困境”非常重要。历史上,学人杜撰的“囚徒困境”模型和其他一些模型,不但曾经孕育了“纳什均衡”这一个博弈论最重要的概念,而且解说了博弈论一种重要的方法。原则上说,我们这本介绍博弈论一些主要概念和基本方法的书,也将从“囚徒困境”模型开始。

不过在此之前,我愿意先说说当初自己怎样被博弈论吸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