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1 沃伦·巴菲特VS乔治·索罗斯(9)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作者:(韩)申勇镇


3.分析师与经济学家

卓越的分析能力是在金融市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索罗斯和巴菲特是传奇般的投资大师,他们都具有一流的分析才能。不论是深入分析一家上市公司之后作出投资决定还是对市场进行分析之后投资某一个行业,他们的才能最终为他们带来了丰厚回报。谁也不能否认两人的分析能力在他们投资道路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巴菲特的投资战略是从严密分析企业基本面开始的,索罗斯有时也会对企业基本面进行分析,但更主要的特点是关注宏观经济走向和产业动向。

市场上所谓获得信息的多少与收益率大小成正比的观点常常受到蔑视,然而,对某一企业或行业进行基本面分析,许多投资者往往做不到。巴菲特和索罗斯也同意获得更多的信息与赚更多的钱不是一回事。但我们必须明白,索罗斯和巴菲特都是经过不断学习才达到今天的境界的,他们也经历了从零开始逐步积累知识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整理自己的投资哲学并形成独有的投资理念,索罗斯和巴菲特从来没有说掌握基础信息是不重要的或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重视分析企业的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被认为是投资天才,他也认为准确预测未来市场走向是很困难的,但同时也指出,如果不能对市场整体性波动有自己的把握,接受股票的账面价格进行交易肯定会导致失误。巴菲特是个坚定的价值投资者,对他来说,研究具体产业和企业的基本面比预测经济景气状况更加重要,很明显巴菲特将前者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即使宏观经济表现不景气,有价值的企业仍会表现良好,向市场证明自己的价值。

查理·芒格也有过类似的描述。

“我们不预测经济的整体走向,我们只是努力想知道现在的情况是怎样的。”

事实是,巴菲特对自己所投资企业和企业所处产业的状况以及它们的未来比任何人都有更清醒的认识。这么看来,巴菲特也是一位很全面的市场分析师。

巴菲特很重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在巴菲特选择收购目标时,能否增加伯克希尔·哈撒韦每股的内在价值是巴菲特会优先考虑的条件。巴菲特在写给股东的信中阐述过他的原则,他说会优先考虑那些能够持续获得平均以上资本收益率和持续创造现金流的企业,如果碰到那样的企业,巴菲特会选择拥有它们。巴菲特在分析企业基本面方面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巴菲特的分析才能很明显地体现出一些特点:他对经济景气度有很好的预测,他将眼光集中于美国、中国这样的特定国家。

重视市场动向的乔治·索罗斯

索罗斯说自己平时喜欢对经济作预测,以及对市场的未来作出展望,这符合对冲基金经理人的职业特点。对冲基金经理在选择投资组合时,对未来经济的看法是重要的参考之一。索罗斯对经济的预测结果与自己建立的投资组合构成息息相关,这是索罗斯的重要特点之一。

根据自己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索罗斯预计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需要3年~5年才能走出去。索罗斯这里所作的预测对应的是自己反射性理论中(第三章)危机自我强化的时间。也就是说,人们认识到发生危机本身会加速危机的扩散,索罗斯建立模型时会将现在市场的反应考虑进去。

我们不能否定索罗斯作为一名优秀经济学家的专业水平。德鲁肯米勒曾与索罗斯一起共事15年,他说索罗斯掌握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对全世界货币和信用的流动有清晰的认识。索罗斯运行自己的基金在国际市场进行外汇和债券交易,通过宏观层面获利。

“索罗斯能够完全读懂世界经济的宏观走向,他搜集大量的情报并消化它们,他能概括出这些情报将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包括对美元和其他货币以及利率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索罗斯也会参考图表和数据,但是索罗斯的大部分信息并不是来自统计学意义上的数据,而是靠与朋友的交流。”

巴菲特重视基本面分析,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宏观经济分析师。如果认为索罗斯只善于分析宏观经济就大错特错了,索罗斯对产业和企业的分析能力也很强。索罗斯早年就是靠自己善于分析企业基本面而在市场上出名的。索罗斯进入华尔街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分析欧洲企业和有价证券,当时欧洲企业不像美国企业那样必须公开自己的信息,曾在英国证券经济公司工作过的索罗斯就派上了用场。索罗斯直接面谈欧洲上市公司的经理人,靠着流利的法语和德语,索罗斯更容易获得企业的第一手资料,这是索罗斯当时的一大优势。

索罗斯写了一份分析报告,指出Dresdner Bank(德累斯顿银行,总部位于德国,财富500强之一)拥有大量优秀企业的有价证券,这份报告获得了客户的赞赏。如今大型证券公司分析师的报告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参考资料,阅读分析师撰写的报告对投资者而言就像做家庭作业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但在当时却是革命性的。索罗斯曾不无自豪地说,当时在美国,自己是屈指可数的最善于分析欧洲有价证券的市场分析师之一。索罗斯还说过一段话:

“当时我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根据直观作出判断,我一听到数字就具有某种感觉。事实上我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分析企业,当时分析师们掌握的基本分析技能我都不会。美国开始引入证券分析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的时候,为了躲避检查我也参加了考试,但我连考试科目的名称都没记住。”

巴菲特也曾对美国证券分析师资格证考试制度提出批评,两位天才似乎对考试都没什么兴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