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1 沃伦·巴菲特VS乔治·索罗斯(14)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作者:(韩)申勇镇


介绍索罗斯和巴菲特两人投资哲学和投资方法的书很多,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或作者水平的差异,往往只强调其中某一方面。更有甚者,有的书是作者以索罗斯或巴菲特之名凭空捏造的,造成大量读者被误导,明明不存在的事情,读者反倒以为是真的。

笔者在本书中不会突出强调某一个人,批评或者赞扬两个人也并非本书的写作目的。索罗斯和巴菲特谁好谁坏?谁的道德高尚谁又是个祸害?讨论这些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巴菲特是位价值投资者,信奉长期投资。2008年巴菲特试图使美国相信金融危机最长也只会持续一年,所以应该买美国股票。但是巴菲特又改口了,由于货币问题,经济危机会长久持续,给人的感觉是他的判断动摇了。索罗斯常常对市场经济走势作出预测,而且通常是悲观的预测,给人的感觉是他对经济的未来永远持悲观的态度。但索罗斯的行动往往又与他表现出的悲观不一致,也就是说,索罗斯实际上也会赌相反的情况发生。我们有必要清楚一点,那就是索罗斯和巴菲特的话并不代表他们的投资战略。

最近有一种理论很流行,投资是投资者心理的反映。如此说来,巴菲特和索罗斯放出的言论是为了影响投资者心理,他们希望自己的言论成为投资者内心作出投资决定时的依据之一。巴菲特和索罗斯显然都清楚自己对普通投资者所具有的影响力。

当索罗斯和巴菲特向市场传递自己的观点时,能够准确判断两人的意图也是普通投资者需要具备的能力。使读者具备这种能力也是作者写作本书希望达到的目的之一。

1.善与恶的两分法——圣贤与破坏者

人们对巴菲特评价最多的是“投资天才”、“奥马哈圣贤”。圣贤,顾名思义,贤明的人、智慧的人。圣贤是个褒义词,带有鲜明的赞美色彩,将巴菲特称做“圣贤”,会让人联想到巴菲特是个善良的人,是个谦逊的人。

索罗斯被韩国人称做“门神(韩国古代传说中的恶人)”,被日本舆论形容为“妖怪”,被英国人称做“歹徒”,被马哈蒂尔总理形容为“破坏者”。如果读者之前对索罗斯并不了解,这些形容无疑会在读者脑海中先入为主地留下坏印象,对于客观评价索罗斯是不利的。

对巴菲特来说,忍受非议很痛苦

巴菲特被尊称为“圣贤”,无数投资者希望学到他的投资方法。词典上对圣贤的解释是:德才兼备的人。圣贤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赞美,它还有个同义词,“完人”。

【圣贤】 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例句】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媒体上对巴菲特的批评非常少,即使偶尔出现,最多也只是讲讲巴菲特那些投资失败的例子。为什么巴菲特会受到如此优待?

因为巴菲特给美国人的印象就是个典型的美国商人,他严格要求自己,勤俭节约,巴菲特住的房子不超过50万美元,而且已经住了几十年。黑色圆框眼镜、一身廉价西服已经成为巴菲特的标志。世上没人愿意批评作风正派的人。

认同巴菲特的投资方式,相信巴菲特投资理论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们即使拿不到分红,仍以持有股份而骄傲。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度股东大会成了许多股东们最高兴的事,每年参加者的人数都在增加。对巴菲特的好评越来越多,巴菲特的魅力也越来越大。想到巴菲特,人们联想到的是他的财富,他卓越的投资能力,他那被证明是正确的投资哲学。

虽然有人批评巴菲特的巨额财富其实是夺取了他人的创富机会,但现实中成为巴菲特仍然是无数投资者的梦想。巴菲特天生具有隐士的特质,对圣贤而言,隐居起来,不常在大众面前出现,也是谦虚的表现之一,会被形容为道德高尚。一旦巴菲特出现在大众面前,他说的投资原则便会成为众人追捧的“圣典”。至于巴菲特是否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偷偷关注着大众心理如何变化,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对索罗斯来说,受到攻击很平常

索罗斯受到批评的理由很简单,他利用金融市场的混乱投机获利,使人们产生一种印象:是索罗斯扰乱了金融市场。市场越混乱,索罗斯赚得越多,索罗斯是最冷血无情的投机资本的掌管者,想不给市场留下现在的坏印象是不可能的。

巴菲特给人以乐观、积极、性格温和的感觉,索罗斯则不同,他更冷静,喜欢哲学思考,语言犀利,观点鲜明。索罗斯甚至不掩饰自己的政治立场,他曾出巨资企图阻止布什总统竞选连任。所以,索罗斯敌人很多。

索罗斯出资建立慈善基金会帮助在独裁国家受到压迫和政治迫害的人逃亡自由世界,使自己成为世界众多国家政府的敌人,结果不仅招来无数非难和抗议,索罗斯还成了许多国家政府领导人的攻击对象。近些年,索罗斯在努力将自己的金融实力转变成政治力量,积极介入国际政治。一系列的行为都让索罗斯很难得到大众的肯定评价和声援。巴菲特有许多共同合作的伙伴,以及给予充分信任的股东,索罗斯则以对部下严苛出名,许多部下在被索罗斯开除后变成索罗斯的对头,诋毁其形象者大有人在。这样一来,对索罗斯批评的声音扩散也就不可避免了。

索罗斯寻找那些金融系统出现问题的国家作为攻击目标,在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却表现得一点也不谦虚。他不但将自己的操作方法如实说出,甚至攻击相关的国家领导人,试图训诫他们。索罗斯的发言常常不留情面。

2.两人在金融市场中的品牌价值

索罗斯和巴菲特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均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形成了各自的品牌价值。毫无疑问,他们的名声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巴菲特和索罗斯所投资的股票成为华尔街的焦点,他们对市场的分析,对未来经济的预测都会出现在华尔街主要媒体上,他们的影响力甚至超出了金融领域。

两人的观点和做法却又有明显的区别。同样强调危机,巴菲特表达希望克服危机的愿望,并将之传递出来,希望安定市场。索罗斯却反复强调危机是因为系统本身出了问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摸索出一套新的体系。索罗斯对市场发出警告,甚至威胁说若再不行动,市场将陷入绝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