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1 沃伦·巴菲特VS乔治·索罗斯(15)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作者:(韩)申勇镇


巴菲特带给人们希望

不知从何时起,证券市场上有了所谓的“巴菲特效应”。只要巴菲特在市场上买入某一只股票——不对,是只要市场上传出巴菲特打算买哪只股票——那只股票便立刻止跌回升,并持续保持上升势头。因为巴菲特总是等待机会,当低价买入的机会出现,巴菲特便买下来长期持有。

人们充分相信巴菲特的话,认为那是将市场从低谷带出的信号。巴菲特效应,再加上巴菲特的投资方式和巴菲特的个人魅力,真的能在市场上发挥巨大威力。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当美国陷入全面危机的低谷时,巴菲特表达了经济将恢复的言论,他预测证券市场即将恢复,结果市场气氛真的明显好转。

当巴菲特重新回到韩国市场时,韩国媒体将之称为恢复投资者信心,稳定动摇的投资者的大事件。媒体的观点显然是对巴菲特效应充满期待。

巴菲特效应与盲目迷信、崇拜巴菲特的效果还是有微妙差别的。如果仔细分析巴菲特的言论,我们会发现,巴菲特对自己发言的效果心知肚明,甚至有时故意利用这种效应。

索罗斯预告悲剧即将上演

1993年,索罗斯购买了美国一家开采黄金的矿业公司股票,消息传出后出现了全球金价暴涨的奇特现象。3年之后,在东京访问的索罗斯说了句“日本股票价格不高”,结果日本股市立刻暴涨。看来索罗斯言论的效果与巴菲特差不多。索罗斯发言的效果其实更大,因为索罗斯能引发市场恐慌,致使市场变动,甚至会导致市场混乱。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货币市场动荡不安,索罗斯通过阻击英镑一周之内狂赚13亿美元。不过,俄罗斯一役索罗斯却未能如之前预料的那样大赚一笔,虽然1998年索罗斯袭击卢布时市场普遍认为索罗斯会赚钱,结果索罗斯却在俄罗斯至少损失了20亿美元。

与马哈蒂尔总理的争论刚刚过去1年,1998年8月13日索罗斯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向市场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他在文章中称“俄罗斯金融市场已经处于崩溃前的最后阶段”,他在俄罗斯设立了基金办事处,他本人也是俄罗斯市场拥有股票最多的个人投资者。

俄罗斯经济从7月最后一周开始已经陷入混乱,索罗斯三个星期之后发表的这篇文章无疑给俄罗斯下了“死亡通知书”。索罗斯的文章发表后,莫斯科股市立刻暴跌12%,包括纽约股市在内的全球其他股票市场也深受冲击。

索罗斯在文章中也希望能给俄罗斯经济开出药方。他建议俄罗斯卢布贬值15%~25%,他还主张,西方发达国家G7集团应该立刻援助俄罗斯500亿美元以防止俄罗斯经济崩溃。索罗斯认为他的建议是拯救俄罗斯经济的唯一方法。

在一个星期之前,索罗斯已经将旗下基金150亿美元投资俄罗斯,但是他认为这笔钱不足以挽救俄罗斯经济。俄罗斯股市连续数日暴跌,俄罗斯政府发行的债券收益率已经超过100%。最终俄罗斯政府在8月17号宣布卢布贬值35%,并且延期90天偿还所有到期外债。俄罗斯经济危机就这样开始了。

索罗斯在其所著的《世界资本主义的危机》一书中详细记录了俄罗斯经济崩溃从1998年7月开始一直到8月23日期间的全过程。根据索罗斯的记录,每当他发现俄罗斯经济出现新情况,就会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通电话,当时美国财政部部长和俄罗斯总理都曾向他寻求建议。

当时许多人认为索罗斯已经大量出售了俄罗斯卢布,并且进行了俄罗斯股票和债券的卖空交易,但是事实上索罗斯正努力买入俄罗斯股票。当俄罗斯股市崩溃,波及美国股市之后,索罗斯仍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市场没能如索罗斯预料的那样上涨,结果索罗斯最终在俄罗斯亏损超过20亿美元。

  (《今日财经》,2001年8月9日)

 

听到索罗斯发出的警告声,无数投资者选择逃离市场。对于看空市场的悲观论者来说,嘲笑乐观者之外,他们也看到了赚钱的好机会。也有人批评索罗斯主张卢布贬值是希望像阻击英镑时那样大赚一笔。

面对攻击,索罗斯多次发表公开声明,说自己并非外界所批评的那样。但是,索罗斯对市场所作的悲观预测已经全部应验,再多的辩解也无法挽回荣誉。

3.投资与投机很难区分开

人们将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收益的行为分为投资和投机两种。但即使是经济学学术界对投资和投机的区分也很模糊。许多投资学者认为投机行为对经济生活也是有利的。如果硬要区分的话,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获得正常的、合理的利润而投资于生产行为,将资金投入期间生产价值增加的行为定义为投资行为。

与之相对应,投机是在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激进的冒险行动。投机者通过非正常的、非理性的甚至是非法的方法,获得短期收益。在资本投机过程中,价值并没有发生改变,是投机与投资的主要区别。

但是这样区分不可避免地会让人产生误解,会简单地以为投机是坏的,投资才是善行,从动机上就能将投机与投资区别开来。即使是投机,也有可能推动技术进步。更不应该将投机行为与道德问题联系起来。长期持有等于投资?短期持有等于投机?两者也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

巴菲特永远是个投资者吗

如果单凭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他的投资原则,估计不会有人将巴菲特归类为投机者。巴菲特常说,对于没有价值的股票,看都不要看,要选择那些打算持有10年~20年的股票,所以很难将投机者这样的标签放在巴菲特身上。即使分析巴菲特的投资案例,巴菲特也属于典型的投资者。巴菲特不仅仅喜欢购买股票长期持有,还喜欢买下整个公司。如果被收购对象表示反对,巴菲特不会强行兼并。买下公司后巴菲特会最大限度地保持管理层不变,让他们留任。

巴菲特的这些行为让人无法将他与破坏者联系起来。巴菲特通过成为控股股东来获得最大化的投资收益,他不是为了获得短期收益的投机者。但是并非没有人批评巴菲特的投机行为。

巴菲特一直对金融衍生产品持批评态度,他将之形容为金融市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200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GeneralRe公司的一家子公司进行了金融衍生品投资,并且获得了收益。这足以证明巴菲特并非永远的投资者。

如果按照投机与投资的定义区分,在金融衍生品资本投入期间,生产力没有提高,价值也没有改变,完全属于投机产品。一般来说,金融衍生品属于一种资本游戏。即使是专门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员也会认为是投机。巴菲特非常喜爱套利交易,难道巴菲特身上也有投机性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