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1 沃伦·巴菲特VS乔治·索罗斯(16)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作者:(韩)申勇镇


索罗斯永远是个投机客吗

提到索罗斯,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投机活动。1992年,索罗斯因为成功阻击英镑净赚超过15亿美元。1997年7月由泰铢暴跌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被指责为“幕后操纵者”的索罗斯因“迅速攻击弱势货币”而再次扬名。称索罗斯是个“投机客”,丝毫不嫌过分。

与巴菲特不同,索罗斯不愿意并购企业之后继续经营,他只进行金融商品的买卖。所以,索罗斯的资金使用风格与投机者更接近。但是,如果将在股票市场上交易获得的收益归入资本利得的话,股票买卖属于投资行为,不仅如此,卖空也属于投资。

索罗斯在股票市场上更多的是通过卖空获利,也即是根据对市场的预测,建立投资模型,然后通过大量卖空某只股票获利,而非买入之后长期持有。这种资本操作方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传统方法是等待持有的资产增值,而索罗斯则是等自己的债务减少,理论上不能说他的这种方法不算是投资。

索罗斯1969年成立的第一家对冲基金——量子基金的初期盈利主要来自股票市场。对冲基金投资范围包括股市、外汇市场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还包括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进行交易时还会利用杠杆原理取得资本的乘数效应。但是,索罗斯对冲基金的主要对象是股市,特别是当时主要的科技公司。另外,索罗斯还通过卖空宝利来、迪斯尼、品康纳等著名企业的股票在1973年~1974年的股市暴跌中获利不少。这样的卖空交易很难归类为传统投资行为。

1994年~1995年索罗斯攻击日元失败,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索罗斯在股市的投资最终拯救了基金的命运。1994年美国和日本签订贸易协定之后,索罗斯预言日元最终将会下跌,就在外汇市场上大量卖空日元,然而1995年美元对日元汇率一度达到1∶79的超高值,索罗斯最终亏损6亿美元。但是,当年索罗斯基金的收益率仍然高达39%。原因就在于索罗斯在攻击日元同时对ScottPaper的投资收益增加。发现此类公司并进行投资,绝对不能说投机,而是传统的投资。

4.一个人是偶像,一个人是替罪羊

如果问一名投资者,愿意做索罗斯还是愿意做巴菲特?答案几乎是确定的。一定是愿意做永远跟随巴菲特的人。他的巨额财富、他的投资方法、他的人生哲学,许多投资者都希望能学到巴菲特这三样东西。虽然索罗斯也取得了很高的收益率,并且捕捉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决定胜负的投资方式也很让人憧憬,但是愿意追随索罗斯的人却不多。不论是将索罗斯的投资方式作为研究对象,还是将索罗斯奉为偶像,投资者都会犹豫不决。

在金融市场上了解一个人的真面目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金融市场上正面或反面形象其实在本质上很接近。于是,奇怪的现象就发生了,同样是投资家,一个成了偶像,另一个却成了替罪羊。

巴菲特,投资者的传奇

巴菲特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投资者的范围,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也将巴菲特当做自己的偶像。原因是什么?巴菲特出生在美国,而索罗斯不是,这样简单对比当然不行,在美国出生的杰出领袖除了巴菲特还有很多。然而,即使与那些人相比,巴菲特仍然获得更多的支持。

巴菲特是美国CEO的典型,他只有一个目的,并为之持续努力。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获得成功。他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美国这样的国家,许多富豪受到人们的尊敬,因为财富被当做力量的源泉。富豪们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捐出财富进行慈善活动,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机会平等不遗余力。

证券市场是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特点的地方。在证券市场生存,必须冷酷无情,自己盈利必然意味着有人亏损。即使在资本市场获得传奇般的成功,许多富豪仍然受到批评。巴菲特却是个例外,他在资本市场上成长起来,却没有受到民众的非议。根本原因是什么?巴菲特追求财富,却不像许多企业家一样将追求财富当做人生的终极目的,这与大多数人的想法很不相同。对巴菲特来说,赚钱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用赚到的钱再接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巴菲特这种想法获得了美国民众的认可。

巴菲特曾为寻找继承人列出三项条件,这三项条件非常明显地表明了巴菲特的想法,很多人为此而深受感动。

第一,具有能看出危险的智慧。

第二,能够独立思考,有良好的心态。

第三,具有专业的投资才能。

当巴菲特当年回到故乡开始自己的投资生涯时,除了自信,靠的就是这三项条件。

索罗斯,让人敬而远之

敬而远之指的是一个人受到尊敬,但是人们却不敢靠近他。索罗斯是一名对冲基金经理,如果以收益率来评价他的成绩,索罗斯理应受到尊敬。但是,索罗斯留给外界的形象以及与索罗斯连在一起的一系列金融事件却很难让人产生靠近他的想法。即使进入索罗斯的视线就意味着离财富不远了,很多人还是希望尽快逃离。

索罗斯强调投资的直觉,以及某种灵感。在投资的世界里,未卜先知似的事前准确预测是不太可能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危机到来之前提前预测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当危机突然出现,怎样应对危机?这时直接和灵感的力量要比精密的计算产生的作用更有效。

索罗斯的这些话显得太虚无,让人捉摸不定,即使喜欢靠直觉投资的投资者恐怕也很难理解。

自由主义是美国人的信仰,是美国立国和发展的基础,索罗斯却下结论说自由主义市场体系是失败的。索罗斯其他的过激言论还包括批评美国的霸权主义,指出全球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应该改革。索罗斯的这些话很容易让人将他与追求金融权力的金权政治家联系起来。

索罗斯的社会活动不该受到批评。但是,索罗斯有自己的哲学,他要求人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作出修正,这就要求人们回到自己的错误中去,显然没人情愿那样做。巴菲特的做法让所有人想要模仿,我们却从索罗斯身上看不到这一点,认识自己思维中存在的谬误,并不断对之进行修正,这是索罗斯给人的印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