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1 沃伦·巴菲特VS乔治·索罗斯(19)

像巴菲特一样等待,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作者:(韩)申勇镇


2.功利主义者和开放论者

巴菲特的老师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索罗斯的老师是卡尔·波普。但是,很显然,巴菲特并没有将格雷厄姆当做自己的人生导师,他只是在投资方面遵从老师的教导。从来没有公开资料表明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人生导师。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挚友,也是生意上的伙伴,受巴菲特的影响,他也将格雷厄姆当做自己的老师。芒格在提到二人的关系时也只是说格雷厄姆对巴菲特的影响很大。

20多岁时本杰明·格雷厄姆度过了一段彷徨的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后来格雷厄姆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他意识到,如果不设定一个目标,人们往往就缺少目标意识,无法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他后来为自己设定了13个目标,写在一张字条上并且随身携带,还不断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

当所有的13个目标全部做到时,那个受到所有人尊敬的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也就出现了,这么说绝不过分。

13个目标是:节制、沉默、整肃、决断、谦虚、勤勉、诚实、正义、中庸、清洁、平静、禁欲、朴素。这些道德标准并非完全适用于巴菲特,但是很明显巴菲特的生活方式和投资哲学都受到了格雷厄姆的影响。

卡尔·波普提出了开放社会理念,并且一语道破最好的体制就是民主主义制度。但是,波普同时认识到谬误的延续和对可能存在的谬误的更正是最重要的。波普很谦虚,他主张付诸实际行动时可以有所不同。但是,波普也同时主张,那些妨碍开放社会进程,企图走向封闭社会的人们是错误的,他们的思想应该被改造。

站在全人类的立场,索罗斯和巴菲特的想法都是为了让人类更幸福,为了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美好。所以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巴菲特,强调社会安全网的重要性

“政府要做的事是推动贸易,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提供保障,给予失业者必要的扶持。在我们家,我的妻子和儿子都不做生意。”

巴菲特是个资本家,他认识到资本家的职责也是提供类似的安全网,一定程度的保护是很重要的。

“从社会赚来的钱应该全部还给社会。”

巴菲特有过不少关于财富的言论,他还捐出大笔资产给比尔·盖茨的基金会,从中不难看出巴菲特非功利主义的思考方式。巴菲特还将和平看得非常重要,他曾提及应该控制军费。

巴菲特早在1986年就说过如果军费增加和人口增长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人类终将灭亡。巴菲特强调国会是能够终结军备竞赛的唯一机构,他还对大亨们毫无节制地推动军备竞赛表示忧虑。

巴菲特的想法与他的好友查理·芒格的观点一致。查理·芒格将本杰明·富兰克林当做自己的人生导师,芒格有过多次明确的表述。

芒格认为投资行为与一腔热情是两码事,必须时刻警惕丧失理性的情况发生。芒格认为茫然的投资,通过投资获得大量的“恶钱”是一种“原罪”。凯恩斯有自己的赎罪方式,他靠打工自己挣学费,还加入英国军队。富兰克林42岁结束了自己的生意,开始了作家、政治家的生涯,更关心慈善事业。芒格的人生态度是与他们一脉相承的,芒格也完全追随了他们的思考方式。从巴菲特将财富还给社会的言论以及捐赠的行动不难看出,芒格的态度影响了巴菲特的想法。

索罗斯,站在与开放社会敌人战斗的最前线

不存在不能被修正的知识、真理和人类智慧。

  ——卡尔·波普

索罗斯像老师卡尔·波普一样,在开放社会进程和推动自由民主主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而且,他不像巴菲特那样将自己的财富捐给他人的慈善机构然后撒手不管。索罗斯以自己的名义成立了索罗斯基金会,他直接管理,亲自运营,提出主要的想法,并寻找协作者。

索罗斯还不断地进行自我审查,以防止自己的基金会演变成一个官僚化的机构。索罗斯还对基金会支援的项目进行检查,如果效果不如预期,他会缩小捐赠规模,或者干脆替换基金会的管理人员。

索罗斯所有的慈善行为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实现“开放社会”。为什么索罗斯如此热衷于“开放社会”?这与索罗斯的经历有关,索罗斯经历过战争,独裁统治也让索罗斯幼年时期遭受痛苦,此外也受到了大学时期的老师卡尔·波普的影响。今天的索罗斯拥有财富和财富带来的影响力,他清楚自己的言论会对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影响,这正是他所追求的,因为有助于他实现自己的目标。

索罗斯指责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是“开放社会”的敌人,捐出巨资企图让布什在追求连任的竞选中失败。在索罗斯看来,布什总统奉行的美国霸权主义与开放社会理念是相违背的。索罗斯有自己明确的判断,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批评者们担忧民主主义的未来未必就如想象般美好,但是索罗斯反驳说,如果布什当选情况只会更糟。后来布什连任成功,索罗斯对反对布什的团体和运动的资助也继续下去。一些美国共和党成员认为索罗斯是在用钱来复兴美国左派,他们与索罗斯几乎爆发理念之争。但是索罗斯却说,“我自己常常位于中间”,索罗斯担忧自己会从中间立场转向极右,为了防止那种情况发生,他又提出了左派再建理论。

卡尔·波普的开放社会

卡尔·波普(1902年7月28日~1994年9月17日)出生于奥地利,后来在英国教授哲学。他认为哲学是封闭社会信念崩溃的一种反映,一些哲学家认为过去的封闭社会是幸福的,总是梦想回到过去。另一些哲学家认为生活在封闭社会是不幸的,梦想走向开放社会。卡尔·波普通过分析封闭社会,提出了开放社会理念,他深受伯里克斯、康德和苏格拉底的影响。

卡尔·波普说民主主义社会就是一种开放社会。开放社会不再有革命的过程,也就是说,百姓不再流血,人们通过合法的方式实现领导人的更替。只有开放社会才会存在无限制批评的自由,如果法律有错,可以随时被纠正;教育机会均等,权力者不能限制他人自由;只有开放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机会均等。

卡尔·波普认为人生而平等不过是句空话。一个人既有可能生活在富裕之家,也有可能先天残疾。任何两个人出生时智商和意志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波普认为需要为弱者考虑的制度。他批评亚当·斯密式的自由放任。他认为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只有这样尊重个人的社会才不会因为某个领导人的去世而结束。不能依赖于最高领导人的道德和人格,富裕的独裁国家并不如贫穷的民主国家更好。

但是,波普也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辩护。他认为帝国主义国家占领殖民地,在殖民地建立工厂,修建铁路,有利于殖民地社会的发展。

卡尔·波普最大的局限在于他希望走改良主义道路,而不愿意从根本上进行变革。他对人类历史过分乐观,在他看来,像法国大革命之类是完全没必要发生的,人们只需要建立制度,通过选举实现领导人的更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