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庸小说中的侠义(4)

那些城 那些事 作者:方方


所以,武侠就是以“武”行“侠”,即用一种力量去改变社会的不正之风。比如,杨白劳欠了黄世仁的钱还不起,而且这个钱还欠得莫名其妙,是因为被你剥削,他才欠了你的,是你把他榨干了,然后你却要把他的全部东西都拿走,他还不起,你还要把人家的女儿抢走,一个社会如果到了这个程度,肯定就要被推翻了。

可是谁能推翻他呢?比如说我一个知识分子,我一个当老师的,我看这个事不公平,我有什么办法?我没有办法,我也打不过黄世仁,我都进不了他家的门,即使哪天我一股气上来,他出门我给他一砖头,那也没用。他认识县长,那衙门都是他们家的,然后马上把我抓进去,举起法律的武器,把我给镇压了。

什么东西都在他手里,法律在他手里,民主也在他手里,用投票的方式,我都战胜不了他,他可以买通所有的票。票他都可以买,那什么人才能够打倒黄世仁救杨白劳呢?这个力量必须是有暴力做基础的,因为黄世仁依靠的就是暴力,他背后是一套杀人的暴力,所以,必须有一套反暴力。

于是,有一天街上来了一支队伍,不管这个队伍叫什么,反正这个队伍来了就说,黄世仁是坏人,是错的,罪大恶极,他们得把平时这些账算一算。然后,这支队伍就把杨白劳解救了,把杨白劳被夺去的东西还给他,把杨白劳的冤屈给诉清楚。然后,这支队伍讲了很多很多道理,讲了很多很多名词,这些名词老百姓其实都听不懂,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革命,什么叫斗争,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些他们都听不懂。老百姓只是从这支队伍做的事情上,简单地判断,这是一支侠客的队伍,侠客来了。

《智取威虎山》里李勇奇唱的那段“早也盼,晚也盼,望穿双眼,怎知道今日里打土匪,进深山,救穷人,脱苦难,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就是老百姓盼侠客的心情。

侠客来了就行了,只要你是侠客,你后边说的东西全都对,全都合理,老百姓全接受了,你说社会主义老百姓不懂,其实你说干资本主义他也跟你干,只要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把他的冤屈给他申了,老百姓就跟着你。

所以,本来“侠”不需要“武”,后来却跟“武”结合,因为“武”能够增加“侠”的力度,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分不清“武”和“侠”的关系。

我们在心里要永远理性地知道:“侠”不等于“会武功者”,“会武功者”未必是“侠”,“武”能够帮助好人干好事,“武”也能帮助坏人干坏事,“武”本身是可善可恶的。

金庸小说

金庸小说为什么受欢迎?原因当然是综合性的,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它高扬起“侠义”的大旗。我认为大多数武侠小说,质量比较差——思想不健康,文字水平差,单纯地描写了一些江湖恩怨,缺乏思想深度和文化关怀,所以我才提倡大家读那些优秀的武侠小说,而不能不加以甄别,见到武侠小说就读。

以金庸作品为代表的优秀武侠小说不在于他们“武”写得多好,而是在于他们张扬了一种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

金庸没有专门写好人好事。把“侠”写得很高大、很高尚、很为国为民的是梁羽生。梁羽生笔下的人物,一个一个都达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境地,一个个都是“焦裕禄+李向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