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节:面试中“给力”的四大心理效应(2)

赢在职场就这6招 作者:宁国涛


“首因效应”,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第一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人际交往中,与一个人初次接触,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第一印象能够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迅速占据着主导地位,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对一个人的判断。面试中首因效应的作用不可小瞧,虽然面试官的“第一印象”标准不一样,但是,标准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稳重、开朗、坦诚、踏实、精干、信心十足、精神饱满等等。坚持大方向,会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

赵明毕业于一家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同时,他还自学了法语。为了练习口语,他通过互联网专门结交了几个在中国工作的外籍朋友。

参加一家大型贸易公司的面试时,赵明知道当天来应聘的很多人都是硕士甚至是博士,自己在学历上的竞争力非常弱,但是,面试的时候,他居然向面试官申请打两个电话:分别给一个法国朋友和一个英国朋友打三分钟的电话。在面试官的允许下,赵明调大了手机的音量,用法语和英语分别和这两个朋友熟练地交谈。挂了手机后,赵明真诚地对面试官说:“老师,我的学历很一般,但是我的法语和英语口语都非常好,我给两个外籍朋友打电话,就是为了证明我的外语口语能力。”面试官见赵明的两门外语的口语都很熟练,是他们这个外贸公司的可用之才,立刻录用了赵明。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原指刮大风前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为欣赏他的某一品质,于是,就“以点概面”地忽视、淡化了这个人其他的弱点。求职者在面试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晕轮效应,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凸显出来,一定会给招聘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对方的赏识,取得面试的成功。

鲇鱼效应

高岚是一家体育院校毕业的女生,但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让她开始寻求一些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在应聘一家大公司行政部职员时,她接到了面试通知。参加面试的人很多,在人力资源部经理办公室外排了长长的两排队伍。

为了节省时间,这家公司采取的是集体面试,就是参加一轮面试的一共是十人。因为竞争很激烈,很多参加面试的人非常紧张。在高岚那轮的面试者中,有个女生过于紧张,额头上都是汗,甚至把脸上的脂粉都冲刷得不均匀了。这个女生紧张得甚至连话都说不完整。高岚从包里掏出纸巾,示意这个女生擦擦额头上的汗水以及脸上不均匀的脂粉。并且在面试官同意的情况下,起身去饮水机前给这个女生倒了杯纯净水,并轻轻拍着这个女生的肩膀说:“面前坐的是面试官老师,并不是审判你的法官,没有必要紧张啊。放心吧,不会判你刑的!”这个女生听完高岚的话,觉得高岚说得非常有道理,扑哧一下乐了,接下来,就很放松地回答了面试官提的问题。在高岚的安慰下,其他神情紧张的面试者都放松下来,屋内那种压抑的气氛一扫而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