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节:面试中“给力”的四大心理效应(3)

赢在职场就这6招 作者:宁国涛


面试官觉得高岚的心理素质很好,能够承受住一定的工作压力,于是,欣然让她通过了面试。

为了防止捕获的沙丁鱼“闷死”,挪威渔夫在捕来的沙丁鱼中掺了少量的鲇鱼,因为鲇鱼天性爱动,它们在沙丁鱼中乱窜,使得捕来的沙丁鱼一直被动地保持活蹦乱跳的状态。因为少量鲇鱼而使得沙丁鱼保持着兴奋状态,这种效应称为“鲇鱼效应”。

能给群体和企业带来活力的人。这样的人最受企业欢迎。集体面试时,也一定要注意“鲇鱼效应”, 及时地给大家带来活力。这样的人自然会受到面试官的青睐。

近因效应

杜林毕业于一家著名的工科院校,参加一家公司的面试时,因为口才欠佳,回答问题的时候,有些结结巴巴、拖泥带水,面试官感觉杜林需要淘汰。见面试官皱起眉头,杜林知道自己面试的结果很不理想,于是,他调整下情绪,大大方方地说:“老师,我知道我的口才欠佳,但是,您知道,我是一个以后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如果我应聘的是销售员,我的口才不好,肯定不合适,但是,作为技术人员,口才不好意味着我会少说话多工作!”

听到杜林的辩解,面试官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觉得作为技术人员,没有必要对口才要求那么苛刻,“少说多做”正好适合技术人员。于是,当场拍板录用了杜林。杜林的坦诚辩解为自己的“面试”实现了“咸鱼翻身”。

总体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比较强烈,可以冲淡之前的一些印象,这就是“近因效应”。求职面试,如果开始的时候情况不好,但是,只要最后表现精彩,还是完全可以弥补“第一印象不好”的遗憾,完全可以“意外”取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