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大规模的江户城区建设(9)

大江户八百八町 作者:(日)石川英辅


为满足优质生活用水的需求而配备的上水道

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巨大规模

利用自然坡度向市区引水

由于特殊的地质与地基,江户人一直为用不上优质水源而困扰。

江户位于武藏野台地最末端的被称为江户凑的海边。在此有大片因入间川、渡良濑川和古利根川的流入而丛生的芦苇滩。海水从这里渗入与地下水混合,这些地方的水质自然不会好。除了一些能涌出地下水的譬如至今还在使用的地名“御茶水”[ 东京都文京区汤岛一丁目的地名。此处曾有从崖壁流至地下的泉水井。享保十四年,因洪水而消失于河水中。

]等台地外,江户大部分地域都用不上优质水。

同时,挖井在当时也并非一件易事。由于江户的下町,即以日本桥为中心的商业地区是填海造出来的,要想挖到有优质水源的井,就必须挖透十五至二十米以下的岩盘。

正因为江户时代初期的技术达不到挖自流井的水平,幕府才修建了上水道。最初的上水道是以井头池为水源的神田上水。它为神田、日本桥一带提供了优质用水。但是,随着人口的大幅增加,幕府于承应二年(1653年)又开凿了以水量充足的多摩川为水源的玉川上水。

神田上水与玉川上水系的两条水道,在其全盛时期全长达到一百五十公里,相当于从江户到骏府[ 骏河国的国府,明治维新后改称静冈。]间的距离。因此,无论从供水人口、面积还是供水量,都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道网。

◇用拴在竹竿上的小桶打水

由上水道送来的水,通过埋设在主要道路下的被称为“樋”的导水管,送往设置在各个街道的水道井户(水井)中。“樋”呈细长的箱形,材料多用丝柏[ 圆柱状的常绿针叶树木。]做成,也有用石、瓦及竹子做的。在其分岔路口处,用桝[ 升。液体、谷物等的量器。

④ 《类聚近世风俗志》的别名,是一本有关风俗事物的大百科。]来连接。

江户的水道被称为“流下式”。言下之意是在引水时只靠自然的坡度,不需任何动力。这与江户道路的地理配置有着密切联系。

由于地势比较轻缓,即使我们现在走在从日本桥到银座(参照第四章注释)间的中央大街上,也很难感觉到有什么坡度。但这条道路实际上却是与山脊相连的。利用这一点,幕府在这条山脊(中央大街)上埋设了樋(导水管),再通过桝从这里分别送往左右区域的各条街道,最后到达江户人为之自豪的水井中。

水井与樋类似,都设置在地下,上方设有屋檐与井盖。江户人在需要时,用拴在竹竿上的小桶来打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