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大规模的江户城区建设(11)

大江户八百八町 作者:(日)石川英辅


五街道的玄关—

繁华一时的”江户四宿”

品川宿、内藤新宿、板桥宿及千住宿的繁华景象

以日本桥为起点设置的驿站

江户时代日本全国陆路交通网的起点在江户日本桥。因道路的修建与扩充,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以日本桥为起点的东海道、中山道等五街道[ 东海道、中山道、甲州街道、奥州街道和日光街道。]的设置,就成为幕府顺利扩展公共陆上交通的首要目标。

在建设五街道的同时,幕府还沿路设置了众多驿站。其中距离日本桥最近的四座被称为“江户四宿”,成为各街道通往江户的玄关口。这“四宿”分别是品川宿[ 沿现第一京滨国道,从京滨急行电铁(东京的民营铁路)北品川车站至青物横丁车站一带的江户时代的驿站。其东侧为海,从日本桥至此正好二里。](东海道)、板桥宿[ 东京都板桥区一至四丁目,江户时代中山道上的驿站。因架在石神井川上的桥被称为“板桥”,建在此处的驿站遂称“板桥宿”。](中山道)、千住宿[ 东京都荒川区南千住二至七丁目,江户时代奥州街道和日光街道上的驿站。江户诸藩中有三十六藩的藩主由此进入江户进行参勤交代。](日光街道、奥州街道)和内藤新宿[ 东京都新宿区新宿一至三丁目的江户时代的驿站,亦称“新宿”,元禄十一年(1698年)开业,是“江户四宿”中开业最晚的驿站,取“新留宿之处”之意,故名“新宿”。](甲州街道)。

另外,这“四宿”也是计算这五条街道上驿站总数的第一站。譬如东海道五十三次[ 从江户日本桥到京都三条大桥间的五十三个驿站。

]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日本桥和京都,而其第一个驿站则是品川宿。

◇由于风纪的紊乱而被吊销了营业执照的内藤新宿

如上所述,街道是幕府为开展公共交通而设置的公用设施。因此,幕府还规定,各驿站必须为公用运输和通信提供一定的人畜劳力。

但在参勤交代等有大量人马通过之时,因驿站人手不够,有时便会找来邻近村庄的人马以备用,这被称为“助乡”。但因雇请这些车马劳力的资金都由驿站自己承担,而从幕府得不到任何补助,这种制度可以说给周围村庄和驿站的经营方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减轻负担,吸引更多的一般住宿者,驿站经营方便设置了被称为“饭盛女”的歌妓,使其开始具有娱乐性的一面。

甲州街道的第一个驿站,最初为高井户宿。后来,原家康的小姓[ 负责侍奉主君、打杂的武士。]内藤清成因于天正十八年(1590年)做关东奉行之时受封的领地—今新宿御苑[ 横跨今东京都新宿区与涩谷区的日本庭园,占地58.3公顷。该处在江户时代为内藤家的宅邸,后成为由日本宫内厅管理的庭园。现在是由环境省管辖的国民公园。]一带—恰巧在甲州街道与青梅道的交界处,便将其发展成一个拥有客栈、茶店等设施的规模越来越大的地域。

元禄十一年(1698年),内藤在此正式开设了内藤新宿驿站。

但因饭盛女的设置使风纪逐渐败坏,享保三年(1718年)该驿站被吊销了执照。

虽然到了安永元年(1772年)内藤新宿又重新开张,并一直延续到幕府末年,但在当时作为公共交通中不可缺少的驿站,被责令停业仍是十分罕见的。

在《江户名所图会》[ 由神田的町名主(官职名,在町年寄之下掌管数条至十数条街道)斋藤幸雄(长秋)、幸孝(莞斋)和幸成(月岑)三代撰写,网罗了江户周边各处名所的地志纪行。江户时代后期的天保五至七年(1834—1836),由月岑出版发行,共七卷二十册,并以长谷川雪旦(1778—1843)的插图而闻名。]有关四谷内藤新宿的描绘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不同职业、形形色色的留宿者,还能找到招呼人马前来留宿的妓女的身影。通过这些描绘和刻画,不难想象此处当时是何等一番热闹景象。

另一方面,就像俗语“四谷新宿的马粪”所指的那样,由于人马往来极其频繁,可以说这里的卫生条件绝不会很清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