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登台亮相(4)

实话实说红舞台 作者:顾保孜


12月8日至15日,毛泽东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此后,毛泽东下榻于杭州。12月21日上午,毛泽东在杭州召见陈伯达、艾思奇、胡绳、关锋、田家英等作了长谈。毛泽东在长谈中,谈及了12月8日戚本禹在《红旗》杂志上发表的批判翦伯赞、吴晗的文章《为革命而研究历史》(文中没点名),也说及了姚文元的文章。毛泽东的原话是:“戚本禹的文章很好,我看了三遍,缺点是没有点名。姚文元的文章也很好,点了名,对戏剧界、史学界、哲学界震动很大,但是没有打中要害。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庐山会议是讨论工作的,原来打算开半个月,会议快结束了,彭德怀跳出来。他说:你们在延安骂了我四十天的娘,我骂你们二十天的娘还不行!他就是要骂娘的。”

江青得知毛泽东说了这么一段肯定姚文元文章的话,欢欣鼓舞,令速整理毛泽东谈话记录。艾思奇和关锋花了一通宵,写出《毛主席1965年12月21日同陈伯达等同志的谈话纪要》。交给田家英后,田家英删去了毛泽东以上的那段话。这一《谈话纪要》于1966年1月9日经彭真批发印出。江青见少了她最感兴趣的那段话,追查责任者。田家英因此被安上“篡改毛主席谈话纪要”的罪名,直到在中南海自杀身亡。

戚本禹听到毛泽东的赞语,难抑兴奋之情,于1966年1月15日赶写出《〈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一文,跟姚文元形成南呼北应之势。这样,江青在北京也有了“笔杆子”。

与戚本禹几乎同时,关锋也赶写了《〈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一文。但是这两篇文章运气似乎没有姚文元的文章顺利,被中宣部压下。原因在于北京市长彭真,他作为1964年成立的文化革命小组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开会,拟定《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即“二月提纲”)。其主旨就是试图就这场学术批判运动的性质、方针、要求等方面对已经出现的极左倾向加以适当的约束,把运动置于党的领导下和学术讨论的范围内,不赞成把它变为严重的政治批判。

该提纲经过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传阅讨论,并向在武汉的毛泽东汇报后,于2月12日由中共中央转发到全党。根据这个提纲精神,中央宣传部理直气壮地将关锋、戚本禹送来的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拒之门外。

戚本禹几次打电话给许立群,询问他的“攻要害”文章何时可发表。许立群的答复很干脆:“‘攻要害’的文章不止你一篇,别人还有,现在都不能发表。”

后来他们越过许立群,把两篇文章的清样直送彭真。彭真让秘书给他们打电话:“彭真同志工作很忙,最近要下乡,没有时间看文章!”

直至两个多月后,彭真受到批判,戚本禹的“攻要害”的文章才于4月2日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时发表。

江青等人靠林彪支持,阴谋升级。毛泽东谈话后,中央书记处停止彭真的工作。吴晗所受迫害升级,一家四口丧失三条人命

“二月提纲”的下发并没有使事情结束,张春桥和江青坚持认为吴晗“研究海瑞,有一味药方极为重要,那就是骂皇帝的问题”。他们要从这里打开缺口。

江青看到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受到北京市委的抵制,便在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林彪身上动脑筋。

林彪果然全力支持江青!

有了军队重要人物的撑腰,江青气壮了。1966年2月2日到20日,她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从会后整理的纪要看,座谈会全盘否定建国以来党领导的文艺工作的巨大成就,诬蔑建国以来文艺界是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号召要“坚持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这个座谈会纪要经过毛泽东三次审阅修改后,由他建议以中央军委名义报送中央批准,于4月10日转发全党。这个纪要提出的严重的政治责难已经不再是针对文艺界领导人的,而且是对着一些中央领导人的,包括彭真在内的北京市委。它批判了《二月提纲》,使彭真、陆定一的倒台已成定局。

有了毛泽东的批示,林彪、江青便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包括吴晗在内的“三家村”,批判对象指向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邓拓、统战部长廖沫沙,并且盗用工农兵的名义,声嘶力竭地叫嚷要揪“三家村”的“后台”。

毛泽东又连续找康生、江青、张春桥等人谈话,严厉指责“二月提纲”混淆阶级界限,不分是非,是错误的;中宣部是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包庇坏人,压制左派,不准革命;如果再包庇坏人,中宣部、北京市委和文化革命小组要解散。毛泽东说:“我历来主张,凡中央机关做坏事,我就号召地方造反,向中央进攻。”

毛泽东谈话后,中央书记处于4月份停止彭真工作。自然,吴晗所受的迫害也升级了。1966年4月,关锋、戚本禹两篇被中宣部和彭真拒绝的“攻要害”文章得以见“天日”。这是比姚文元定调还要高的文章,一篇是戚本禹的《〈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另一篇是关锋、林杰的《〈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两株大毒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