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红灯”高照(2)

实话实说红舞台 作者:顾保孜


这次狄福才把话是听明白了,心里却糊涂了:八一厂属于总政领导,本身就是部队性质,再叫其他部队的人去“军管”,这不是乱套了么?

狄福才满腹狐疑望着面带微笑、充满自信的首长,思索了好一会儿,这话该怎样婉转说出来,既不引起江青反感,又能让江青明白8341部队是不能随便去“军管”其他部队的道理。“可能不行吧……”狄福才话没有说完,江青马上就反感了:“为什么不行?”

“去新影厂的人是主席批准的,不去不行的。再说,八一厂是总政管的,现在叫8341部队的人去‘军管’,这不就是乱插手,乱‘军管’吗?”狄福才被江青一激,也不管什么语言艺术了,干脆直话直说了。

“哦……”江青听狄福才这么一说,反倒轻松了,“原来是这样,到八一厂去是政治局会议同意的。主席那里我去讲。行不行,我再考虑考虑。你先回去吧。”

狄福才回去的路上比来时还要紧张,江青如果硬要人到八一厂怎么办?主席批准是去新影厂的,半路又去“军管”八一,这可怎么向主席、总理交代?

他只好找“救兵”想办法。他找到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汪东兴听完,叹了口气:“她又要插手军队了……”

狄福才请示他如何做。汪东兴想一想,说:“再看看她去主席那里怎么说吧。估计不会通过的。那时你就好办了。”

第二天,有人通知拍摄“样板戏”影片的人到大会堂开会,是江青召开的。狄福才估计和八一厂“军管”有关。

走进会议厅,见谢富治、刘贤权(时任军委办事组成员、电影工业生产协作小组组长)也在座。狄福才见谢富治旁边空着,就挨着他坐下。

不一会儿,江青阴沉着脸,走了进来,赌气似地重重往沙发上一坐,好像看谁都不顺眼,满脸不痛快。

狄福才看这架势,“军管”八成没戏了!他忍不住悄悄问谢富治:“你说,八一厂咱们能去军管吗?”

谢富治当时是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还是北京市革委会主任,江青拍摄“样板戏”,时时需要北京市的协助,所以谢富治成了她尽职尽力的“后勤部队”。正好,谢富治喜爱溜须拍马,对江青的青睐受宠若惊。他全心全意,毕恭毕敬,亦步亦趋,有时就像是江青的影子,寸步不离紧随其后。为效忠“文革小组”,他抓过不少无辜的人,迫害了许多知名人士,可以说干尽了坏事。

可这次,江青要“军管”八一厂,他也哑了。见狄福才问,他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神情挺怪的:“这不,又在政治局会议上讨论了,行不行,我也不知道。”

江青是个沉不住气的人,心里有什么脸上就挂什么。她一讲话,心里的活动几乎就写在表情生动的脸上。

她义愤填膺也十分委屈地说:“上次政治局会议明明同意派人去八一厂的,现在又说没有同意,黄永胜都知道嘛!八一厂不去军管就无法拍戏!有些人在那里尽搞破坏。大家知道的嘛,我们《智取威虎山》剧组借八一厂的棚子录音,他们连开水都不供应,也不供暖气,给我们的演员吃冷饭,这不是在故意破坏样板戏嘛,老于不是冻病了吗?演员的嗓子冻哑了,唱不出来……不军管行吗?我要向主席报告……”

难道八一厂就这样让江青痛恨吗?1968年,《智取威虎山》剧组到北京就住在八一厂,用他们的摄影棚录音。江青对厂革委会的人还是信任的,但她的信任取决于对“样板戏”的态度上。演员已经好久没有上戏,也很少吊嗓子,加上初到北方,不适应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先是于会泳感冒了,接着几位演员也病了。

这一下,八一厂闯下大祸!

所谓“不供水、吃冷饭、嗓子冻哑”的状,源源不断告到江青那里。江青正好又喜欢偏听偏信,就开始对八一厂耿耿于怀,最后干脆想把八一厂的人搞到“五七”干校去,拍摄场地全部都腾给北影厂用。黄永胜为讨好江青,也同意将八一厂划归北影厂。如果八一厂不是部队系统的,早就被江青三下五除二吞并了。对部队系统江青也没有死心,她看中了八一厂宽敞的摄影棚。只要是她想得到的,她一定会百折不挠想法得到。她将八一厂的问题一直提交到政治局会议上,妄图使之受到重压而归于“样板戏”的调用范围内。她以为,这次八一厂是在劫难逃了。哪知,政治局会议上没有通过江青这个无理的要求,毛泽东也明确表示,不允许江青插手军队。

江青这个如意美梦算是彻底破产了。

她十分尴尬,特别在她的亲信们面前从来都是刚愎自用的,没有不成功的,可这次她难堪得够呛。她在会上歇斯底里,大骂八一厂的人,会后又叫谢富治去八一厂整治整治这些不听指挥、胆敢破坏“样板戏”的家伙们。

谢富治大概也觉得这件事情棘手,会后立即向周恩来做了汇报。要是平时,他早就处理得让江青满满意意的。这次事情不同平时,毛泽东已经有了明确的态度,顺着江青,自然是和毛泽东唱反调。他权衡利弊,觉得不能贸然行事。

周恩来处理问题,喜欢听听各方的意见后再做决定。他听了谢富治汇报后,没有马上表态。他让秘书将狄福才和刘贤权一同叫到国务院小会议室。周恩来正好在那里有会议,他没有多余的闲暇时间,只能利用会议的空隙来解决江青出的难题。

狄福才和刘贤权一到总理跟前,总理就开门见山对他们说:“今天请你们来,一同研究一下八一厂的问题。刚才谢富治向我讲了情况,他也无能为力。我们商量商量解决的办法。”

刘贤权当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颇有军长的威风和主见。可是面对江青非军事化、不伦不类的举动,也束手无策。他气呼呼的,说来说去就那几句:“那哪行?没听说过的事……不好办啊,谁敢说她不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