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红灯”高照(8)

实话实说红舞台 作者:顾保孜


江青把他们创作组想改结尾的情况告诉了主席。

毛泽东这时才知道江青理解错了,不由地苦笑了起来:“我的意思你没有明白。我是要你不要停留在这几个戏上。今天样板戏,明天样板戏,搞不出别的戏来。要多搞戏,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我是故意刺刺你,以为有几个戏就了不得了。你呀……只能捧不能批,批不得!”

江青仿佛一块石头落地!

但是,江青心里还有一件不能满足虚荣心的事情,那可是她的超人智慧在《红灯记》中的杰出发挥。可毛泽东观看时,怎么就没有发现这个美妙之处呢?

在这八个样板戏中,江青的“超人智慧”常常杰出发挥。改编《红灯记》的时候,原来的剧本里面有一段戏:李铁梅要出去送信,门外有敌人监视,铁梅不能出去,就想法从自己家的炉膛地道钻到邻居家,躲避了敌人的监视,去寻找地下党的联络员。

这段戏在改编时,谁也没有提出异议,连非常细致的于会泳也没有说不行。可江青却说:“这段要改。”大家都觉得炉膛里有地道没有什么不妥,改什么呢?

江青却说这戏不够出奇制胜,平淡了。一定要改!

创作人员只是江青的代笔人,一切必须根据江青的“智慧”行笔。江青叫改,有想法也要改。创作人员调动一切想象,一会儿把地道安在水缸里,一会儿又把地道安在柴堆下,反正什么地方都成了地道口,改来改去,地道搬来搬去,江青还是不能满意。创作人员都泄气了,鬼才知道江青要把地道安在哪里。

一天,江青突来灵感:“可以将两家房间的墙壁搞成活动的,能够相通。铁梅的台词改为……”然后江青吊起京剧念白的嗓门:“我家和庆莲姐家那堵墙有一块大石头是活动的,我小时候经常搬开石头到她家玩呢!”

大家一听,也不敢说不行。

这一招虽没有制胜,却是出奇了。这符合百姓生活常识吗?谁见过家里睡觉的炕能随便和别人家的炕相通?就是在没有任何爱情因子、纯洁得不能再纯洁的“样板戏”里,出现这样的场面也够让人想入非非了。果然,改编后的《红灯记》在农村演出后,人们就笑话开了,说这是李玉和以前“听房”时挖下的,现在正好用来送信。

这些因江青“聪明才智”引发的民间笑话,谁也不敢惹火烧身去告诉江青。

江青自我感觉却良好,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惊人天赋”。以后每演到这一处,她得意的神态都会由衷地挂在脸上。

在拍摄八个样板戏时,江青突然感到李玉和家的几场戏色彩单调,马上喊来《红灯记》影片摄制组。“你们为什么不开动脑筋,想想办法呢?你们为什么想不到要加点蒜苗、白菜、菊花什么的呢?你们的创作思想是倒着的啊?完全像个迈不开步子的小脚老太婆!”于是,李玉和家外增添了蒜苗、白菜、菊花。绿色、白色、黄色搭配起来,格外耀眼。

后来,江青又曾多次提出要在“样板戏”中老百姓家布置点颜色,挂上辣椒、大葱和萝卜。江青虽然讲求影片的用光、配色,但是光靠一流摄影师也不行。我们的国产胶片技术不过关,再高的技术技巧,也拍不出来令人满意的色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