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闹剧”连台(5)

实话实说红舞台 作者:顾保孜


京剧《红色娘子军》拍摄得比较晚,名角就显得紧张,江青只好“乱点鸳鸯谱”,让已经不年轻的杜近芳扮演吴清华,而党代表是个娃娃长相,搞得观众好不舒服,好像长辈人在晚辈人的指引下,才有了革命觉悟似的,大有阴阳颠倒之感。在《革命样板戏电影摄制总结汇编》中,我们能窥见20年前这个遗憾的一斑:“在洪常青的化妆上,我们的审美观点不对,底色偏粉,皮肤太嫩,像个娃娃脸,缺乏刚劲粗犷的气质,同一个成熟的党代表形象的要求相差太远。吴清华的造型虽然在使演员年轻上想了一些办法,但离剧中人物规定年龄仍有很大差距,银幕效果比洪常青老,更没有刻画好她倔强不屈的性格特点。”

或许江青有了这个教训,就不愿意再匆忙上《节振国》了,她将改编的事情放在了一边。

文化组的人在观看《节振国》的时候,大家忘记了这个影片只是参考片,觉得这个不错,议论了一番。吴德当时是国务院文化组的组长,他在1970年春谢富治得癌症后接替了谢的工作。吴德还是比较谨慎、稳重的,不轻易对什么事情表态,很少惹是生非。特别是处理微妙棘手的问题,总是能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即使这样,江青也不满意,认为他没有谢富治那样对自己的口味,所以谢富治一死,江青无精打采了好久,好似失去了一条臂膀。

吴德见在场的人都说《节振国》不错,他没有随便跟着称赞,因为《节振国》这出戏,在1968年时就受到江青的指责,江青怀疑是吴德为自己树碑立传。

那是1968年底的事情。北京京剧团刚从唐山调查回来,晚上,谢富治叫吴德到钓鱼台来。吴德到那里才知道是江青、姚文元找他。江青问他:《节振国》是不是你参加了?是不是给自己树碑立传啦?有一个穿大褂的是谁?因为吴德抗日前任冀东区党委书记,反映他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的剧目,便成了江青嫉妒和反感的理由。

“什么树碑立传呀?”吴德被江青莫名其妙的话说糊涂了,好半天没有反应过来,江青这是指的什么?等他搞明白时,显得有些恼怒。

其实当年唐山开滦的大罢工,在当时是非常有影响的。大罢工中的那个穿大褂的节振国真有其原型,叫周文斌,朝鲜族,表现很勇猛,最后牺牲了。吴德当时被省委派去过四次,准备组织暴动。这些情况许多党内老同志都知道。唯独江青他们不知道这些历史事件,还以为《节振国》写的是吴德呢。

最后江青不好再说《节振国》和吴德有什么关系,叫吴德写个开滦暴动情况给她,这事情才算结束。

人民大会堂一直是中央高层领导活动的场所,庄重、威严而宏大。就在“文革”最乱的时候,人民大会堂也没有受到“打砸抢”的冲击。它的肃静正好和热闹的天安门广场形成鲜明对比。

1970年春节,一阵清脆的鞭炮声击碎了人民大会堂二十多年的庄严和肃穆的气氛。

这天晚上,人民大会堂的北京厅人声鼎沸,大厅中央有一条很长很长的桌子,几十名演员、摄制人员和军队的干部围坐在一起,桌面上是热气腾腾的饺子。这里面最开心的是江青,她兴高采烈地和全体“样板戏”演职员们一起欢度新春。

给予有时能使人产生优越感。此时的江青像一位慷慨的施主:“和大家一起过个集体年,我请大家吃饺子,中国的老传统,大家不要客气,尽情地吃好吃饱。”

大家心里有数,江青嚷嚷请客无非是要还请大家吃饭的愿。她经常说请大家吃饭,可一次也没有兑现过。就在一个多月前,大概是1969年12月,她和文化组的人在大会堂看完《红灯记》后,就提议大家一同到钓鱼台17号楼,到放映厅看观摩电影。原来说只有一部,哪知电影开了头,就没有个完了,一连看了几部,等结束时已经是深夜12点了。

江青歉意地对大家说:“大家看得太迟了,今夜我请客,请大家吃夜宵。”

大家以为江青请客一定会吃得不错,哪知服务员端上来的是清汤面条,里面有一个鸡蛋。江青的饭是护士端来的,和大家不一样,江青自己也奇怪了:“我的怎么和大家的不一样呀?两种待遇?”她问钓鱼台的负责人是怎么回事,回答说是江青的饭是10号楼送来的,其他人是夜餐。

江青有点尴尬:“我哪知道会是这样,讲好了是请大家吃饭的呀!”

身边的人连忙出面圆场:“因为时间晚了,来不及做了。以后首长再请各位吃饭!”大家也没有计较,江青夜餐标准也不高,她能有这份心意就行了,面条就面条吧!等大家吃完,江青连心意也不表了,对大家认真地说:“个人付个人的账。”以后他们又遇到几次空头支票似的“请客”。

开始他们听说江青要在大会堂和大家过年,以为又是说说而已的“请客”呢。没想到江青真的请客!等大家来到大会堂听到江青口口声声不离“样板戏”,才知道江青“请客”的真实目的是庆贺八个“样板戏”得到巩固、提高,电影拍摄基本纳入轨道。第一部电影《智取威虎山》已经开机,交响乐《沙家浜》也定了稿,后面几个剧本也已经进入拍摄的准备阶段。这才是她今天想要庆贺的。

大家吃着吃着,江青命令她的卫士去拿鞭炮。大家还以为江青让他们吃完饭带回摄制组放呢,谁也没有在意。

狄福才和指挥家李德伦坐在一起。李德伦后来解放出来,被吸收为交响乐的指挥,他不喜欢和于会泳、刘庆棠他们搅在一起,有意避让他们三舍,对江青也是不卑不亢。狄福才对他印象比较好,他们常像老熟人一样,说话也不拘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