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颠覆“木桶理论”的“灵性尖刀”(1)

创意定天下 作者:赵强


毛主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我们首先需要彻底地了解敌人。为了能够准确地理解一个事物,确定它“是什么”,我们首先要知道它“不是什么”!这句话对于我们理解灵性思维同样有效。

我们要知道灵性思维是什么,首先要知道灵性思维不是什么。那么,灵性思维的对立面是什么呢?石岩说,灵性思维的对立面是系统论,它的最典型代表就是“木桶理论”,灵性思维是对“木桶理论”的彻底颠覆。

谈到“木桶理论”,几乎所有的营销人都耳熟能详。

“木桶理论”也称“木桶定律”,它的核心内容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一个是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木桶理论”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经济学、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到个人发展,几乎都能看到其宣教者。在策划咨询界和广告界更是非常流行。“木桶理论”被过度阐释,比如它可以说明企业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

当然,也有很多人置疑木桶理论的缺陷,相继提出“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直径大小”、“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形状”、“木桶的最终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和相互配合”、“世上不会只有一只木桶,木桶们处于一个竞争的世界”,甚至还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人傻到去造一只长短不齐的木桶”等等奇谈怪论不一而足,这些自认为发现了“木桶理论”缺陷的人,在“木桶”的形状、直径、有没有人造这类根本没有触及“木桶理论”本质的问题上挖空心思、大放厥词,实在不足为训。

关键在少数

任何一种获得广泛认同的理论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的理论先行者并非真的不知道“木桶”究竟该怎么造,“木桶理论”只是一个象征和隐喻。

“木桶理论”源于系统论。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基本特征。而“木桶原理”指的则是整个系统中最薄弱、最致命的环节,所以“最短的木板”可能是任何东西。系统论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因此“木桶理论”在大工业生产时代非常奏效,因为在大工业生产时代里,我们的企业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之中,企业必须负责从原材料选购到产品营销等所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溃败。这才是“木桶理论”真正的源头!

但是,随着商业文明的出现,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已经由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转变为相对开放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企业必须参与整个产业供应链的交换,这个时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核心能力是最重要的。而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核心能力无疑取决于自己最长的那块板。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其实那块长板才真正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我认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木桶理论”并没有错,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表述,木桶理论在产业链条并不完整的封闭工业生产时代是奏效的,但是它在高度开放和商业环境日趋完善的当下则显现出不足来。尤其是当商业社会的发展进入到了创意经济时代的时候,“木桶理论”愈发显得不合时宜!这是因为,“木桶理论”归根结底是一种平均主义的表现,事实上,把所有的“木板”都补齐是不可能的。从人到企业,“木板”都不可能一样长。从人到企业,成功靠的其实是一两块长板。中国市场经济20多年来,相当一批企业利用自己具备的种种优势,即其木桶的“长板”掘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在企业和营销中,长板的提高自然会带动短板的发展,或者消除短板,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木板都降到同一尺度。其实在企业管理和营销领域,很多的社会现象都表明,成功都是基于“反木桶理论”的。如一个人其他方面的才华中等,但是往往因为某一方面的才华很杰出而获得成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