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好思想工作(14)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韦正翔


我当时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呢?主要还是一种世俗的驱动力。想等自己以后上了大学,就能够买很好看的衣服穿,也希望能够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我边复习边想的是什么呢?自己也要有一双高跟鞋,也要穿丝袜,也要穿短裙子,还想,到时候自己穿着这身行头,扭吧扭吧地感觉该有多好!当时还是为了一些很虚荣的目的去学习的,因为对这些东西的需求太强烈了,所以学习的动力还是蛮强的。

那个时候学到什么程度呢?两个眼圈都发黑了,每天也就睡两个小时。记得那时妈妈半夜总起来给我关灯,把我弄到床上去,等她一去睡,我又起来了,就这么学。边上还放着一盆冷水,特别困的时候就洗一把脸。后来有人跟我妈妈说,别让你们家那个孩子这么用功了,再这么下去命就要没有了,但我就打定主意一定要离开那个地方,一定要上大学。那时云南农大附中的各位任课老师对我的帮助都非常大,不会的东西我就会向他们请教。后来就学得比较好了。

我从高一就开始参加高考了,连考了三年,是第三年才考上的大学。前两年考的都是理科,第三年考的文科。后来在教清华美院的学生时,不少同学向我炫耀说,他们是复读了两至三年的,那是他们人生中一笔难得的财富。我说我也有这样一笔财富。只是在他们提起这件事之前,我还没有意识到这是笔财富,很多人会把复读看成是人生的羞耻,不愿意提及。

回想起来,复读是对人承受压力的考验,是对人的意志力的考验。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的人,就会妥协。我们都是些为了理想不肯妥协的人。大学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太重要了,我感觉为了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如果自己有实力,那复读多少年都是值得的。因为大学时期人是有可塑性的,好的学风、好的老师、好的同学都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只是我当时并没有像美院学生那么豁达地来看待复读之事。所以说我刚到清华教书的时候,还是蛮自卑的。我想,如果让我来考清华,不管是考文科还是考理科,复读多少年也肯定考不上。人除了勤奋,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天赋。考美院就更没谱儿啦,我毫无艺术细胞。现在遭到美院学生们的喜爱,还是件蛮意外的事情。我在课堂上大肆发表自己靠想象得出的艺术谬论,供他们批判用。在他们的批判中,我学到不少东西。

我是在第三年的时候,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当时哲学系是个很冷门的专业,从来没有热过。当时哪些专业最热门呢?数理化比较热,有句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说,当时最牛的人是学数理化的。考不上数理化的,才考文科。在文科当中,历史、中文,尤其是中文是比较好的专业。哲学一般是无人问津的。很多人认为哲学学的是假大空的东西,不能当饭吃,和政治的关系又比较紧密,所以家长通常不太愿意自己的孩子学哲学专业。

我进了哲学系以后,才发现学哲学专业的人,多数人不是报的第一志愿,是后分过来的。我报的是第一志愿,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我在高考补习班上遇到了一个哲学老师,那个哲学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从他那里了解到什么是哲学,对哲学很感兴趣;另外,补习班上的英语老师对我影响也非常大,我对英语学习也非常感兴趣。当时从考分上看选择哲学专业能上一个比较好的大学。就这样,我就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