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好思想工作(28)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韦正翔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一条出路,就是用我在计算机系这个课堂的讲授方式来讲理论,尽可能把理论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抽象化。讲理论,就是要研究怎么才能在形象和抽象之间来回穿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理论的深刻性和含金量不被那些案例稀释掉,又能够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最终摸索出来的就是这么一条路。现在在清华美院的课堂上,我也并没有降低理论难度,但他们的学习状况是很好的。有的老师对美院学生有误解,以为他们是听不懂理论的。其实他们是些悟性极高的学生。

他们首先需要通过学习抽象的理论,把握事物的本质,然后再用具象的方式把事物的本质表达出来,这样学艺术的学生才能成大器。我非常反对完全用案例、笑话或图片这些东西来充斥课堂。这样做课堂效果貌似很好,但是它已经脱离了原来的教育目的,理论深度是欠缺的。看一门课好不好,首先要看内容的含金量高不高,学生听课状况如何,出勤率怎么样,然后再看学生的评分,一定要设定理论方面的难度系数。

我到清华以后的工资状况以及住宿状况是很差的。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所一流大学的教师会在这样艰苦的状态下工作。如果我没有经历过生死的考验、人生观没有转向,我对清华大学的物质待遇会非常不满。但是,当时我到清华的目的,已经不是来享受,而是来作贡献的。所以说,当我走到18宿舍楼402集体宿舍的时候,虽然生活条件差得让我惊讶,但是我没有因为这个产生离开清华的动机。我反过来想,清华有不少老师,就是在这样一种很恶劣的物质条件下在为国家做贡献的,因此让我感觉肃然起敬。后来听说清华要粉刷18宿舍楼了,我还专门跑回去拍了照片。

记得当时我的一个老同学到宿舍来看我,就说,你混了这么多年怎么混得这么惨呢!宿舍里的家具极端陈旧,墙壁都熏黑了,楼道的漆也是斑驳的,没有洗手间,只有一个公共厕所。因为特别陈旧,又属于文物,所以很多电器都不能用。但我有两本书,都是在这个宿舍里完成的。太热的时候我就接盆冷水,把脚泡在冷水里写作,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就宿舍内部的条件来说,与当年的西南联大也差不了多少,可能就是多了个日光灯和一个互联网插口吧!

我当时看中的是什么呢?是清华这个平台。清华在世界上排名多少我不管,就我个人看来,清华就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它的高度以及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清华是一所没有屋顶的学校,在这个地方不管你有多大本事,一点都不会被浪费。一个人住在什么地方,其实是很小的事。你拥有的是一个很高的平台,是这么一个校园,是那么多优秀的学生,还有,你能和这么多优秀的学者并肩作战,这是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

刚到清华的时候,压力非常大,无论教学上、科研上,包括在英语上,都在经受考验,都得通过你的实力来慢慢地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到了清华以后,我才知道这里为什么能够培养出非常优秀的学生。就是因为很多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谁都不甘落后。学生的压力也很大。在我上第一门课的时候,就有同学写信跟我说,有自杀倾向。当时我安慰他们,其实我自己也在那个边缘徘徊。记得有一个同学跟我说,他已经在荷塘边转了好几趟了。我跟他说,你只要能从清华站着走出去,就很了不起。有人说清华的同学很脆弱,其实我感觉他们一点都不脆弱,他们非常坚强。很多人一辈子承受的压力加起来也不够他们一年所承受的压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