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人为什么拍不出科幻大片(2)

中国人“盗墓”VS美国人“盗梦” 作者:白海军


美国人为了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对中国人的心理作了极其深入的调查,所以这些电影不但具有美国电影精髓,而且也深深地博得了中国人的喜爱——电影《2012》中,特意安排在中国制造方舟,这既宣扬了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也迎合了中国人希望得到重视,并有机会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尽管中国人在这部电影中也只是一个配角,并非救世主,但就是这个配角,已经深深满足了中国人的胃口。《加勒比海盗》也是如此,也曾有中国元素出现;《功夫熊猫》更是如此,把“功夫”和“熊猫”这两个中国元素直接融合起来,以“功夫熊猫”的形式单刀直入地告知中国人,这就是一部给中国人看的电影,结果就像是一个洋人穿上了中国的功夫服,在城市大广场上表演精彩的中国功夫,博得一片喝彩。实际上,欧美早已发现,只要在大片中加入中国元素,大多能赚到很多人民币,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公式,比如:

功夫+计算机幻想+“缸中之脑”=《黑客帝国》

功夫+熊猫+四川民俗=《功夫熊猫》

功夫+上海+间谍=《碟中谍3》

功夫+变形金刚=《变形金刚》

中国制造+2012=《2012》

前往中国商船+爱丽丝=《爱丽丝梦游仙境》

杨紫琼+007=《明日帝国》

唐人街+蜘蛛侠=《蜘蛛侠》

洗衣店汉字+机器人=《机械公敌》

中国人+黑猩猩=《金刚》

功夫+花木兰=《花木兰》

那么,为什么我们就总结不出这个公式呢?因为我们自认为有五千年文明,历史上长期傲视周边,身为“中央帝国”,所以我们有大国心态。即便是在今天,我们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时候,我们在内心仍然表现得很自大,于是,洋人们就来满足我们的自大;于是,他们拿走了大部分电影市场分额。实则,我们不过是花巨资买了一个“自大安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