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节 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挑战和尴尬(2)

怎样当好工程师 作者:徐明达


你是工科毕业生,在学校学了那么多机械原理、金工零件、金属工艺学、机械制图、电子学等,可是面对一个项目,甚至一个并不复杂的零件,却总感到无从下手,出手常常有错。你往往会感到:已有的用不上,要用的未学过。在设计中,你们难免要经历这样的尴尬场面:要画画不快,要算算不准,甚至出现画了造不出、造了装不上、装了拆不下、拆了无法修的情况。在学校,学生学习的多是纵向的系统知识,可是在社会,碰到的却是横向的实际问题,于是就很自然地出现了上述问题和局面。

你做过毕业设计。让我们看看毕业设计的要求:“综合运用所学,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设计、计算、制图、编写技术文件、正确使用技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的独立工作能力,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全局意识,从而实现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的过渡。”写得多么好啊!

可是,由于时间所限,这种锻炼和这个“过渡”毕竟太少太短了。当然,由于每个人的努力程度不同,具体情况会有很大差异,但是,缺乏经验这一条却是共同的。毕业设计和真刀真枪试制,还不能画等号。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一方面,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奇缺,另一方面,应届理工科毕业生又大量过剩,这是一对矛盾。实践证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能成为组织生产活动的工程师,更谈不上优秀工程师。因为大学不能提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的生产知识和经验。大学毕业生由于缺经验和思路,到企业后不能迅速承担任务,所以,相当多的企业不欢迎应届毕业生,这已经成为一个较普遍的社会问题。有思路就有出路,缩短由大学生到工程师之间过渡的路程和时间,已经是一个迫切的社会课题。

世界著名管理专家法约尔早在1916年在《对未来工程师的建议》一书中就向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指出:“在学校名列前茅甚至获得第一名的人,并不一定是能获得最大成功的人,你们应该首先学习你们所不熟悉的业务”,“身体健康状况、用人的艺术、举止等,都不属于考试方面的内容,但对一个工程师的成功却有一定的影响。”

他告诫大学生:“你不要忘记,工长具有多年工作经验,而且有很强的判断能力。与他接触,你能获得珍贵的、不可缺少的实践资料,这些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

他还指出:“要有创业精神,甚至还需要有果敢精神,害怕负责任是软弱的表现。”“人们要求你根据自己的专业,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肯动脑筋,有逻辑性,善于观察,并表现出忘我工作的精神。”

时隔近百年,这些教导依然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当前不少企业不欢迎应届毕业生,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既缺实践经验,也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百年来,教育有了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的发展,但历史却惊人的相似,大学毕业生仍需接受实践的再教育。尤其是面对企业急需复合型技术人才而大学毕业生却又大量过剩的局面,此时候重温大师的指点,依然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