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行为世范做人师》1.为师者当有尊严(2)

行为世范做人师 作者:刘冰


其次,中国教育体制官僚化现状和公共教育产业化倾向,以及个别教师品行不端、学术腐败、不安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工作等不良现象,是侵蚀“师道尊严”的公害和毒瘤。试想,当“范跑跑”在地震中置学生于不顾自己逃生时,当一些大学教授蜂拥争当处长、竞相亮相媒体、奔走开会演讲甚至剽窃论文时,他们不但无法赢得学生尊重,更应遭到整个社会的批评甚至是唾弃。孟子曾说:“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教师没有“自尊”,又何来“师道尊严”?又怎能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托付给他们?

第三,中国是礼仪之邦,两千多年来,子贡为孔子守丧、杨时“程门立雪”等尊师典故一直广为流传,但今天,似是而非的师生平等观以及独生子女渐多等现象,弱化了尊师重道的传统,颠覆了尊师的风尚和礼仪,甚至发生民办教师为争取公平待遇而向政府集体下跪事件以及老师被打、被杀等恶性案件,老师的“他尊”同样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教育水平以及教师的业务水准和道德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没有“师道尊严”的民族是没有未来和希望的民族。在为师不尊、为生不敬的不良风气下,中国教育不仅会失去传统,还会失去未来。

因此,辞书对“师道”的注释是这样的:一是师承,二是求师学习之道,三是为师之道。师承者,指治学的路数、学术个性、学派归属与老师有继承关系。无论学术界还是艺术界,师承都是使学术、文化的精华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创新的重要基础。

所谓求师之道,传统文化的经典中有不少精辟论述,孔子《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礼记》中的“教学相长”、“学学半”,韩愈《师说》中的“无贵无贱,无少无长,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都是对“求师之道”经典的解释。

至于为师之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启功先生生前为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校训,可视为简约而准确的诠释。而韩愈在《师说》中将其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践行这三者,当然也离不开“学高”、“身正”。如果能以如此“师道”规范教师,治学育人,何愁“师严道尊,民知敬学”!这些经典的“师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献给全人类的瑰宝!

我就是做老师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有师道尊严,就要教会学生懂得礼节礼貌,所以每次上课,我首先要给大家鞠躬,要求学生还礼。也建议老师以后上课或者开任何会议,大家要互相见个礼,以表示对对方的认可和尊重。说的一尺,不如行的一寸。因此我在师大讲课的时候,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老师的脚一登上讲台,全体学生起立,老师会给同学们鞠躬,说一声“同学们下午好”,大家回应“老师下午好”,然后给老师还礼,老师说请坐再坐;下课的时候,老师会说“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然后听课的人要起立,老师给大家鞠个躬,说同学们“再见”,大家回应“谢谢老师”。大家都感到这个程序是必须的,太重要了。“不学礼,何以立?”老师不教礼,学生不懂礼,我们给学生做师做范就有了障碍。师道是讲尊严的,不信可以到我家看看。不管十几岁的、三四十岁的,凡是我的学生,进门一律一百二十度鞠躬,过年进门还磕头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