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行为世范做人师》1.为师者当有尊严(7)

行为世范做人师 作者:刘冰


2006年3月9日,过完了三八妇女节我就应邀去讲课了。学校的院子里铺着红地毯,放着学生座椅,来听报告的家长们都穿得很整齐,可以说是节日的盛装。形式是有了,可内容上还不行,有的家长真是站没站样儿、坐没坐样儿,歪七扭八的;有的还叼着烟卷,打着电话,往地毯上吐痰。校长忙着不断地整顿秩序:“不要说话,马上开会了,请家长朋友配合一下。”我告诉校长,不用着急,我上台保证三分钟内就搞定。学校是个方形的院子,一面讲台,三面是三栋五层楼的教室,五层楼内每个窗户里面那些小娃娃正趴着看呢。我说大家抬头看一看,全校的小学生、我们的孩子都在往这里看呢,我们是做父母的,种种行为都在“监视器”里显示。结果会场秩序马上就好了,电话关了,不抽烟吐痰了,家长们正襟危坐,两个小时讲座秩序井然。我跟校长说:“怎么样?你得点拨呀,提醒家长自己可是孩子的父母,可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老师、同学面前没面子啊!”

(2009年5月讲于中央音乐学院北校区,以上据讲学内容整理。)

现在孩子读高中这个阶段用一句话概括:“课程紧啊!”有的家长说让学生光学习就行了,在家什么也不用干。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我在大学讲课,问大学生,哪个人能够做到一天学习六小时的请举手,结果一个都没有。《三字经》告诉我们:“教之道,贵以专。”现在的学校课程我不敢苟同,很多是没用的。我小外孙上小学背一个大书包,据说现在改拉杆箱了,第一节课上什么,第二节课上什么,内容、科目并不一样。我有一次看见他们那个区的一位教育局长,就对他说:“局长,拜托搞一下教研,按照祖宗说的去办行不行?今天就学语文,明天光学算术行不行?你们现在每节课都在换,孩子第二节课上完了,第一节课的内容全丢了。‘教之道,贵以专’,能不能研究一门深入,研究点儿直观教学法呀?”

直观教学,所有家长都能做到,家长就是直观教学法的老师。比如说天安门,坐上车我们一起去天安门,天安门三个字怎么写,拼音怎么写,英文怎么发音,了解天安门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天安门的图画、历史故事,再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全天就是天安门,直观教学,形象生动,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所以古代讲究游历名山大川,亲近大自然,开展社会实践,学工又学农。现在学校是工不学农也不学,都考大学。考上大学干什么?“养子使其向善也”,这是孟子说的;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学》里的明德开示。都是讲要做好人,为人民服务。可如今大学就是不开《孟子》、《大学》课程。

《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参写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宗明义告诉你,读大学的规矩、治学的道(法则)在哪儿?“在明明德”,明心见性。“德”一般都和“道”组词——“道德”。什么叫“道”啊?开车要走机动车道,行人要走人行道,游泳要到游泳池,自来水不能走煤气管道,各有各的道。按这个规矩做,结果就是德。治学的道在哪儿?明心见性。做老师的要懂啊。我国《宪法》第二十四条明文规定,教育是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律教育,五个次第,但是教育部门并没按照这个次第来实施国家的大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