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行为世范做人师》1.为师者当有尊严(10)

行为世范做人师 作者:刘冰


现在的孩子不是皇帝就是公主,在家里跟父母都叫板呢,何况老师!家里四个大人或六个大人管一个皇帝、一个公主,那叫“非常六加一”,让一个老师管好几十个小皇帝、小公主得多有能耐!所以我说现在的老师实在是难当,基础不行,学苗不行,学苗缺少家庭教育。所以学校除了搞教师培训以外,一定要搞好家长培训。家长是学校、老师真正的助教,家里有一个和谐的氛围,父母不吵架,孩子也听话;父亲或母亲有一个人陪着孩子学习,孩子们心情也好。孩子们第二天到学校就会有个好心情,学习也有劲头。家校携手首先要从家庭着手,像《弟子规》这样的书,像《论语》、《大学》、《中庸》这类的经典,家长是必读的;家校融洽,校园气氛就和谐了。

《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个道是自然法则,不可离开一会儿,离开就不是道了。家庭要按家庭之道、家庭法则来运行,学校也是这个样子。现在提倡以人为本,就是为了补救现在人道的不健全。人道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孝道和师道。我们看到孔子画像的两侧一定是这么两句话:孝养父母,奉侍师长。现在清华有的学生跳楼了,北大的博士生跳楼了,为啥轻生?找不着好工作,都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连沏茶倒水都不会。调子定得太高,都想上哪儿做老板、做高官。国学课本《小儿语》里告诉我们:“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这些高才生因为缺少国学基本功,不懂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知道自我膨胀,不懂得孝敬爹娘。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诗出自北宋著名学者汪洙的《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室,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

“读书高”不是说读书的人地位高,是说唯有读书是最高选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当中,就能唱“人之初,性本善”,用黄梅戏曲调唱《三字经》、《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说唱经典是我的一个创意,老师有无限潜能。最近发现我的心在动念,也想变成千手观音,有千手观音那样的本领为孩子们服务——千手观音普度众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担心自己的手不够用,希望成为千手观音,那是一种愿望而已,是为人民服务的愿心使然。我说:“我想成为千手观音,可现在只有两只手,谁愿意帮我,加入到弘扬国学、传承中华文明的队伍里来?”好多人表示愿意加入,有人跑到我家给我熨衣服,有人到我办公室擦地,到我家给学圣贤的孩子们做饭,代替我另外的那些手。他们说,是为了腾下老师的那双手做更重要的事,小事情他们就做了。我们做老师的,就是要做千手观音,为的是要把学生的方方面面都照顾到,德、智、体、美、劳、群一样都不能少。“劳”是劳动,“群”是乐群。现在什么重要?道德最重要。做老师的一定要明了自己的身份,现在世界在变革,日新月异,老师如果不学习,怎么会给学生做导师?

古书中有句话:“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以语者,殊无怪也。”人不懂得道德、礼貌,你可千万不要怪那个不懂的人,可怜那个人没有善知识的教导,没有人教。做老师的要教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做家长的要教孩子懂得尊敬老师、体谅老师,每天给老师鞠躬感恩。有很多经典学校组织老师早晨在校园门口迎接学生,家长来送学生,老师一律给家长一百二十度鞠躬。老师率先做起,感动得家长连连还礼,真是一片祥和的景象,这就是礼。义呢,老师的义务是教学,教学任务要在当堂完成。我也是做老师的,我教的学生,笨一些的我提前告诉他,下节课准备让你读课文,好好准备,到时我要提问你。他是不是就笨鸟先飞了?我在沈阳一所学校讲学,老师们说教育局要检查备课笔记,我说你们谁是按照备课笔记去讲课的?回答说一个也没有。原来这笔记是给教育局领导准备的礼物,应付检查的,显然是形同虚设。备课备什么?课文有什么备的,都讲了十几年了。应该备学生,学生有三六九等,程度不同,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教育不是标准件,标准件好比这个水瓶子,做出来都一样规格,这个盖子能随便盖在任何一个瓶子上。人是标准件吗?咔嚓都印一样的行吗?背景不同,血型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基因不同,因此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势利导才能出人才、出圣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