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录2/通往平静途中的停留(1)

妈妈的佛法书之育儿篇 作者:(澳)萨拉·娜塔莉


选自莎伦·维吉利斯的“通往平静途中的停留”,刊于《悉尼先驱晨报》,2002年1月5号。

通往平静途中的停留

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一年时间:苏哈娜·巴扎吉

悉尼禅修中心上空飞机掠过的轰隆声响,似乎并没有打扰苏哈娜·巴扎吉身上自然流露的宁静。这位有两个孩子的妈妈,是这所中心的灵性导师,一个结合了治疗师、师傅和临终关怀者等多重身份的角色。她有门课程叫做“如果我仅剩半年生命”。

所以,她的生活被一个永恒的真理所指引——拥抱死亡会让你自由——就不足为奇了。尽管生活在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她19岁时仍然选择了信奉佛法。对于表达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她一点都不腼腆。自由来自于对原罪和一个本性善良宽容的审判上帝概念的转换,“天主教的上帝是审判性质的。佛教却相信,我们从一开始就是清净的”。

巴扎吉小时候在布里斯班度过,但很快就离开了,像大多数人那样去印度寻找灵性上的开悟。她在西藏止步,在高班寺参加了为期两周的闭关,这两周只用来思考一件事情——死亡的意义。

“那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她淡淡地说,“喇嘛们这样做,是因为它会鼓励你把生命的每一刻都当成最后一刻来过。深思死亡会创造出自由,让你活出生命全部的潜能。”

带着收获的那份宁静,在离开高班寺后,巴扎吉马上就有机会实践这些所学的。回印度的航程中,在喜玛拉雅山的上空,她的飞机一头撞进了云堆里。这个庞然大物瞬间变成了一个任由风暴摧残的脆弱的罐头盒子。“那一刻,死亡的恐惧强烈地袭来。当最后飞机艰难地冲出云堆时,突然间印度的广袤大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心中激动不已。因为我面对过死亡,差点死掉,而现在我却依然活着。它平息了我的恐惧。即使是好多年后的现在,我心中依然无畏无惧。”

她因此到处寻找剥去死亡面纱的机会,力图让它变得真实原始。她谈到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每天清晨,请一位船夫载她去恒河边的焚化场,强迫自己面对刺鼻的臭味。“看焚烧尸体是一项很难的修炼,看着女人们悲伤地大哭。这是死亡冷酷粗粝的一面。但我会转过身去拥抱美好的生活,快活地过每一天,而不是压抑和悲伤地生活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