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录2/通往平静途中的停留(2)

妈妈的佛法书之育儿篇 作者:(澳)萨拉·娜塔莉


另外一个在家附近发生的体验,传递了更为平常的信息:死亡需要从官僚主义的作风中被解放出来。菩提农场是一处位于利斯摩尔城外灌木丛中的乌托邦,是她20年前创办的。巴扎吉和当地议会僵持了很久,才得以在农场的一个地方用棺材来埋葬她的好友西尔维亚。尽管这是当地法律所不允许的,但她最终赢了,在那个被玫瑰和曼陀罗所围绕的手工棺材边,为好友举办了一场简单的葬礼。

她说,所有的情形都在讲同一个主题:我们怎样看待死亡。它是洁净的,由葬礼业来处理,被葬礼的庄重和正式所遮蔽。“在很多方面,死亡总盖着一张白色的床单。也许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也许是因为它的意义,它会挑战生命的一些基本认知。总的来说,西方文化在死亡这一点上,做得并不太好。”

做了很多理解死亡的事情之后,巴扎吉就开始准备拥抱生活了。“如果仅剩半年生命”,她会回到印度北部的菩提迦叶,那是佛教的中心,在那里,她初次遇到了此生的信仰,同时那也是一个拥有“神奇的宁静”的地方,她在那里有过心灵的深刻体悟。她也会去澳大利亚中部的沙漠和乌奴奴,那是灵性很高的地方,曾深深触动她的心灵。她也会更多地和孩子们及所爱的人在一起。但是,不会再到处东找西找了。为什么?“因为现在我平静地过着每一天。”她淡淡地说。

然而,更多的人却并不想静静地度过每一个夜晚。他们想要发表一个伟大的声明,完成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几乎是人的本能。这也是她的禅修中心里,许多人的答案中相同的一条主线。

“大约有90%的人回答说,他们会辞职,很多人想和家里人待在一起。也有人想从飞机上跳下去,做些冒险的事情。有人想做一些特别的礼物,给心爱的人创作些故事。”

她说,在终极意义上,最重要的不是那些小事情,比如股票市场的起伏,或是办公室政治,而是你如何回答下面这三个问题:你好好爱过吗?你好好生活过吗?你曾努力寻找过,想去理解神的意义吗?

“这些就是我们要不断思索的根本问题,在所有的文化和社会中都是如此。如果你的回答是:是的,我好好爱过,努力生活过。那么,你就可以平静自在地死去了。我对此深信不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