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将是怎样炼成的:李勣传》第三章 瓦岗时期(12)

名将是怎样炼成的:李勣传 作者:石岱


当时,河南、山东发大水,饿殍遍野,饥民四处流亡。隋炀帝“令灾民就食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开仓赈济”。黎阳仓,开皇三年(583年)建造,乃河南、河北地区最大的粮仓,储存有大量的粮食。倘若当地官员及时赈灾,就可将河南、河北灾害损伤降至最低程度,且可挽回民心。但由于政局不稳,中央威信在地方大打折扣,黎阳仓当地官员各行其是,根本不能按时赈济,饥民日死数万。可怕的死亡,严重威胁着饥民的性命,可以说在黎阳完美的再现了秦末的局面,只差一人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遍地的干柴也只差一点火星,便可烧起燎原之火。

李勣见此情况,认为瓦岗军进取黎阳,向东北发展时机已然成熟,就向李密进言:“天下大乱,本是为饥,今若得黎阳一仓,大事济矣。”李勣经过长期战斗后,已经充分认识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一简单而复杂的关系。老百姓饭都吃不饱,自然要起来造反。百姓一造反,天下势必大乱。如果此时瓦岗军能够夺取黎阳仓,救济灾民,那么百姓自然心向瓦岗寨,夺取天下的宏图大业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的增加。所以,这条建议正符合李密的想法。

李密当即采纳李勣之建议,命他率麾下五千人从原武(今河南原武)北渡黄河,会合武阳郡元宝藏、平原郡郝孝德、魏郡李文相、洹水(今河北魏县西南)义军张升、清河(今河北清河)义军赵君德等部,四面夹击,一举袭取黎阳仓。李勣占据仓城,一面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一面大肆宣传瓦岗军的政策,号召农民起义反抗炀帝暴政。消息传开,远近灾民纷纷涌来,人数达数十万之众。不到二十天,李勣募得兵勇二十余万,声威大振。

随即,武安(今河北永年东南)、永安(今湖北新洲)、义阳(今河南信阳)、弋阳(今河南光山)、齐郡(今山东济南)等相继投降瓦岗军,占江(今湖北武汉)、黄(今湖北黄陂)之地的周法明,齐郡义军首领徐圆朗等也先后归附。连兵强马壮的河北义军首领窦建德,江淮义军首领朱粲也派人向李密称臣,表示归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