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红楼启示录》五、《红楼梦》的语言与结构(6)

红楼启示录 作者:王蒙


宝玉挨打是一个疾风暴雨的大场面,要写得急,才有气氛。三十三回从宝玉撞到贾政怀里到挨打,迅雷不及掩耳,琪官事件、金钏事件,贾政不审不察,火气上来就揍,没有了程序。连作者在此也来不及细描。但整个过程又写得很有层次,很有区分,两个“插曲”最令人击节赞赏。一个是王夫人来了,从哭宝玉到哭起贾珠来,而一哭贾珠贾珠的遗孀李纨也大哭起来。王夫人哭道:“若有你(贾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这是以退为进,表面上是贬宝玉而褒贾珠,实际上是提醒丈夫,长子已夭,还要要次子的命吗?实际上突出了宝玉的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弥补的位置,使形势更为严峻,使贾政感情上也受到极大压力,迫使贾政不能不把对王夫人、对贾珠、以至对李纨的情分与宝玉的命运联系起来。一是贾母来后制止了贾政的暴力行为,丫环媳妇等上来要搀宝玉,遭到凤姐训斥:“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的这么个样,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即使这样的混乱中,王熙凤仍然是透着干练和周到!有了这些陪衬,挨打种种就更加真实立体可信。

挨打的冲击波很多很多。贾政其实是失败了,孝的要求本身就包含着悖论,贾政要孝贾母就无法再要求宝玉孝自己。贾政可以向来劝的门客指出宝玉的问题会发展到“弑君杀父”的地步,是个令生死攸关的问题,却不敢向贾母抬出这样的大帽子。贾政的虎头蛇尾使挨打一事带上了喜剧性色彩,虽然这一节几乎人人都哭了,哭得其实相当可笑。

宝玉通过这次挨打,他的独特的价值取向更加顽强了。宝钗这是第一次动了情,使泛爱博爱的宝玉大为满足。袭人说薛蟠说漏了嘴,宝钗一面处之泰然一面回家找薛蟠算账,无怪乎薛蟠气急败坏,被迫揭露了宝钗的私心,打中要害。袭人通过发表批评宝玉的有远见有责任感的评论而取得了王夫人的感激涕零的信任,宝玉和黛玉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更加深化。宝玉送给黛玉旧手帕,黛玉在上面题诗,“眼空蓄泪泪空垂”……

当然,也有许多“空白点”。晴雯对宝玉挨打有何反映?贾环赵姨娘用谗成功,有何畅快?迎、探、惜“三春”态度若何?宁府有反映吗?甚至重要人物凤姐的反映亦不明晰,虽然她有精彩的技术性指挥,却没有倾向性评论。贾府太大,写不完的,空白处只能留给读者去捉摸猜测了。

挨打一场感人,还因为一打,动了真情,是一次难得的感情交流,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哪一回见王夫人与贾政交流过感情?哪一回见“槁木死灰”般的李纨流露过感情?哪一回见宝钗流露过感情?哪一回见贾母、贾政这样激动过?打人的贾政的激动程度超过了挨打的宝玉。他说的话之决绝,亲自动手“掌板”与“气喘吁吁,泪如雨下”的样子,直到见母后的至诚至孝的大正人君子形象,怎不令读者泪下?看来贾政并不虚伪,他的正统是充满真诚和情感的,他律己与律自己的儿子都是严的。但为何这么好的一个人却听凭周围发生那么多卑污腐烂呢?难道只因为他清高?“不以俗务为念”?反正他的正统脱离了实际,对实际问题一筹莫展。而不联系实际的“正统”只能招致怀疑、嘲弄和厌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