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农业真相》棉花配额之战(9)

中国农业真相 作者:臧云鹏


数据谜团

判断棉花价格,付建昌的习惯是首先阅读供求平衡表,发布平衡表的机构很多,比如美国农业部、英国COTLOOK公司、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美国棉花协会,他都要找来看。中国2006年之前是没有供求平衡表的,只是国家统计局、农业部、海关和一些行业协会发布的棉花产量、纱布产量、进出口数据,2006年中国棉花监测系统才开始每月定期发布国内产销存平衡表。

付建昌发现,国内外不同机构发布的平衡表中的各项数据较不统一,特别是关于中国的数据差异较大。他说,近几年的市场也证明了数据的真实客观性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给我们分析判断棉花行情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有时甚至让我们这些行业主体分析判断的结果与市场实际结果大相径庭,造成了巨大亏损”。

头疼的并不是付建昌一个人。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消费量是多少?消费缺口多大?每每提起这样的问题,所谓的棉花业内专业人士无不迷惑和头疼,政府决策部门的工作人员更是无所适从。

以美国农业部对2006/07年度中国棉花产销数据的调整为例。2007年7月,中国棉花进口量骤减,美农业部将中国棉花产量预测由672.8万吨调高至707.6万吨,这种依据进口量来调整产量预测的方法是否科学是有疑问的。但即使美国农业部将2007年中国棉花产量预测提高了近35万吨,仍然距离实际产量760万吨少了52.4万吨,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我国一个棉花主产省区的总量。

2007年9月28日中国棉花会议上,发改委指出新疆棉花数据严重失真,5年少统计了220万吨。这一消息报道之后,美国农业部随之将中国棉花产量又提高至772.9万吨。这个数据又比实际产量多了13万吨。

数据谜团对决策影响极大。2006/07年度,由于预计中国棉花消费缺口高达415万吨,发改委发放了总计349.4万吨的配额,而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7年全年进口棉花246万吨,这意味着103.4万吨配额没有使用。

在付建昌的眼中,中国棉花产量被低估了,而“产量低估就是缺口被夸大”。按现在国内外的政府和机构对今后国内用棉量的预测,这种高估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预测出来的缺口量每年在以10%~20%的速度增长。而付建昌个人预测,实际缺口量的增长只有5%。

2002/03年度至2010/11年度中国棉花供求平衡表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海富期货、北京神龙等。数据均为每年9月1日至次年8月底,2010/11年度为2010年8月底到2011年7月31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