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第四章(2)

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 作者:(日)井上清


在那里,汪楫问船长。

问:“郊之义何也?”(“郊”的意思是什么?)

对方回答,

曰:“中外之界也。”(中国和外国的分界)

汪楫又问道:

“界何以辨?”(怎么分辨那个界线呢?)

曰:“揣度耳(只有推测)。然顷者恰当其所,非臆度也(不是胡乱推测)。”

上面的短文也许有必要加些注释。钓鱼群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南部边缘地区,呈东西排列。群岛的北侧水深不足二百米,海水蔚蓝。群岛南侧以南的海沟,水深骤然达到了一千多米至两千米以上。黑潮经过这里由西向东流过。特别是赤尾屿,它的南侧紧靠深海沟,这里海上风大浪高。浅海的蔚蓝与深海的黑潮形成了海水颜色的鲜明对比。

对于海水颜色的对比,1606年的册封使夏子杨的《使琉球录》中记载,“《前使录补遗》(我未看到过——井上注)中写有“自苍水入黑水”,果真如此”。清朝初期,这一带被称为“沟”或“郊”,也有称为“黑沟”、“黑水沟”的。册封使的船经过这里时,都要献上猪、羊等祭礼,举行避海难的祭祀,这似乎成了一个惯例。关于“过沟祭”的情况,除汪楫使录外,在1756年出使琉球的周煌的《琉球国志略》、1800年出使琉球的李鼎元的《使琉球录》及1808年出使琉球的齐鲲的《续琉球国志略》中都有记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