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第五章(3)

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 作者:(日)井上清


我在《历史学研究》2月号上写钓鱼岛的沿革时,尚未见到1785年(天明五年)版的《三国通览图说》及附图,那时我用的是1944年东京生活社出版的《林子平全集》第二卷版本,其附图没有按国家用色彩分开。所以我只能指出在林子平的地图上钓鱼群岛和琉球是有区别的。现在一看原版,这不是将中国领土部分用色彩清清楚楚地标出来了吗?

不仅如此,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的谷村文库里,还有两种“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的江户时代彩色抄本。上面虽然没有写着是抄自“林子平图”或“《三国通览图说》附图”,但一看便知是抄自林子平的。其中一种图(暂称为甲图),将《图说》的五张附图放在了一组图中,被临摹在结实的和纸上,笔迹出自同一人之手。那五张附图是虾夷、琉球、朝鲜、小笠原各图及前面提到的“观察数国接壤形势的小图”。抄本把琉球涂成了茶红色,中国本土及钓鱼群岛等为淡茶色,日本为深绿色,台湾、澎湖被涂成了黄色。

另外一种图(暂称为乙图),琉球为黄色,中国本土和钓鱼群岛为淡红色,台湾为灰色,而日本被涂上了绿色。

另外,在谷村文库中有三种《三国通览图说》附图的“朝鲜八道之图”抄本。其中的一种是和琉球甲图为一组的。另一种纸质与琉球乙图的一样,笔迹似乎也出自同一人之手,并且琉球图和这张朝鲜八道图上都印有可能属于原收藏者的相同的朱印。剩下的一种是原版的精细临摹品。据推测一定还有与它一组的琉球图的其他抄本。如果是这样的话,除原版之外,《三国通览图说》的五页一组的附图抄本至少应该有三种。

京都大学国史研究室还有一种“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的江户时代的彩色抄本。

众所周知,林子平因编写出版《三国通览图说》及《海国兵谈》,受到了幕府的处罚,这些版本也被没收了。林子平是日本近代民族意识的先驱者。他认为,仔细了解日本周边的地理,对日本的国防来说是非常迫切的需要,这些紧要的知识不能只掌握在少数幕府的达官贵人或武士阶层手里,而应“无贵贱、无文(官)武(官)”,普及到“本邦之人”——整个日本民族,这是关系到日本防卫的大问题。因此,他出版了《图说》这部书,为了使人能对不同国家的位置关系一目了然,附图还采用了彩色印刷。

一代知识分子就是这样向日本人民宣传日本防卫意识的,他们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和行动触怒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者。然而,林子平代表着日本人民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他的《海国兵谈》、《三国通览图说》虽然被禁止出售发行,但人们还是争相传看,流传甚广。

《三国通览图说》早在1832年就被德国的东洋学者海因利希·克拉普劳托(Heinrich Klaproth)译成了法文,在西欧发行;附图也用同原版一样的彩色印刷。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在国际上受到何等的重视,连西欧人也知道钓鱼群岛是中国领土。

①这个法译本我还未曾见到,但在大熊良一所著的《竹岛史稿》第22页上有克拉普劳托的简历和关于《图说》翻译情况的介绍。另外,在台湾的《政大法学评论》第六期上有彩色印刷的该书琉球图。

林子平是日本民族觉醒的先驱,他认真充分地研究了集当时中国人、琉球人以及日本人研究琉球地理成果之大成的徐葆光、新井白石等人的著作,为向日本的所有人宣传民族防卫意识,呕心沥血,撰写并出版了这部书。这部书顶住了德川封建统治者的镇压,在爱国主义知识分子中间广为流传,并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就是在这样一部书的附图里,明确地记载着钓鱼群岛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明治时代的天皇制军国主义者和它的孝子贤孙现代帝国主义者及其帮凶日本共产党等,全然无视这部书中的记述,竟然能说出“钓鱼群岛是无主地”这样的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