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道通为一—日本古典文论与美学中的“道”、“艺道”与中国之“道”(7)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 作者:王向远


首先是所谓的“歌道”。歌道又称“和歌之道”。《古今和歌集?假名序》,其中有云:“当今之世,喜好华美,人心尚虚,不求由花得果,但求虚饰之歌、梦幻之言。和歌之道,遂堕落于浮华之家。”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和歌之道”一词的最早的用例。源俊赖(约1055-1129)在《俊赖髓脑》的序言中有云:“和歌之道,在于能够掌握和歌体式,懂得八病,区分九品,领年少者入门,使愚钝者领悟。”又云:“和歌之道不继,可悲可叹。以俊赖一人之力,坚守歌道,经年累月不懈……。”此后,“歌道”作为一个概念就更颇为常用了。“歌道”之后出现的是“连歌道”、“能乐道”、“俳谐道”、“芝居道”等。在此基础上,较晚近时则出现了一个对各种文学艺术之“道”加以统括的“艺道”这一概念。“艺道”的“艺”,日本人模仿汉字读音,读作“げい”,显然是从中国传入的一个概念。日本固有词汇中与“艺”相近的概念是“わざ”(技)。《日本书纪?天武四年》中有“才艺”一词,曰:“简诸才艺者,给禄各有差。”《万叶集》卷十七有“游艺”一词,曰:“但以稚时不涉游艺之庭,横翰之藻,自乏乎雕虫。”《万叶集》卷十六有“多能歌作之艺也”(意即“多具有创作和歌的才艺”),可表明和歌这样的文学样式很早就被划归到“艺”当中了。这里的“艺”与《论语》中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艺”,与儒家的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艺”,意思大致相同。但上述《万叶集》中将和歌列为“艺”,则相当于中国儒家的“四术”(诗书礼乐)中的“诗”,所以又并称“术艺”。总之,“艺”泛指人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各种技艺。到了平安王朝时代,在汉诗汉文的文献中,“艺”、“术艺”、“艺术”之类的用例经常出现。如藤原宗兼的诗中有“术艺诗情穷奥旨”等。镰仓时代元亨《释书》中有“国学者艺术也”。其中的“国学”指的是不同于中国的日本独特的文艺。与此相适应,将日本独特的歌舞戏剧艺术如“能乐”称之为“艺”的用例,也越来越多起来。又因各种“艺术”或“术艺”各有其“道”,于是出现了“艺道”的概念。而且,鎌仓时代的故事集《古今著闻集》(1254)中,还出现了“术道”的概念,所谓的“术道”包括立法、天文、地理、方术,这样便使得“术”与“艺”、“术道”与“艺道”区别开来。

“艺道”一词,在中国文献中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词,更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在中国古典文献中,与“艺道”相近的只有“艺事”一词。例如,刘劭《人物志》中有“权奇之能,伎俩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空之任;为国,则艺事之政。”此处“艺事”作“技艺”解,与“道”是有一定距离的。而日本的“艺道”,也可以写作“艺之道”,其实质就是将“艺”本身视为一种“道”。这种看法显然受中国的“艺即是道,道即是艺”之论的影响。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创始人陆九渊在《语录下》中说:“棋所以长吾之精神,瑟所以养吾之德性。艺即是道,道即是艺。岂惟工物,于此可见矣。”与陆九渊的观点相似,宋代诗人苏轼也提出过“有道有艺”的观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