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社会病》拿什么来终结高速公路暴利收费(8)

中国社会病 作者:李松


早在 2004年,据北京市交通局一份报告显示,北京市当时营运的在册出租车共 6.7万辆,全市拥有出租车准驾证、出租车服务监督卡的在册出租车司机 20多万人。由于已趋于饱和状态,之后北京市并没再增加出租车数量。

由于种种原因,北京众多出租车司机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北京一家出租车公司的王师傅无奈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单班每车每月上交公司 5000元“份钱”,除去油费、车辆修理费、保养费等,每天纯收入在 10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也就3000元左右。

“不过,这是在理想状态下的收入,不包括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和违章罚款。 ”王师傅补充说,“现在油价不断上涨,‘份钱’又高,加上‘黑车’猖獗,对我们冲击很大,不加班加点地跑,根本赚不了钱!”

“近两个月,我身边先后有好几个人都交车不干了。等合同到期我拿回押金,也不干了。”王师傅告诉记者,“公司真没有人性,不论你有什么理由,即使生病躺在医院,每天也照样得交公司‘份钱’。”

据了解,2010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上涨为 50415元,北京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低于北京平均工资水平。

在记者调查中,多数出租车司机对交高额“份钱”十分不满。“份钱”相当于租车费和管理费的总和,各出租车公司没有统一标准。但出租车公司运营成本之所以难以公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行业垄断。

目前唯一一份公开披露出租车公司运营成本的文件,是 2006年北京市出租车运价听证会期间,出租车企业提交给听证会代表的一份审计报告,其中列举了驾驶员工资、车辆折旧费、五险一金、管理费等 13项开支。

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一些出租车公司负责人,他们出乎意料地保持缄默,只有其中一个说:“5000元份钱还多?公司运营成本那么高,让他们(出租车司机)试试,如果他们是老板,早破产了。”可当记者再问到“运营成本怎么回事”时,这位负责人又以种种理由拒绝了采访。

目前的北京出租车市场已经饱和,越来越多的高收入人群购买了私家车,坐出租车的人较前几年少了很多,而除了在册的 6.7万辆出租车,市场上还有很多黑车,形势不容乐观。但在与出租车公司签订合同时,出租车司机总还是被动的,没有协商余地,“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司机们别无选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