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音文化管理(2)

情商中国 作者:徐彦平


其二,人格平等带来了欣赏的态度。“知音”的“知”,除了理性认知的含义,还有同情欣赏的意思。人能相互欣赏,双方在人格上必须是平等的。即使现实身份确有差异,但在欣赏的状态下,实则置于平等的位置上;否则,欣赏无从发生。所谓欣赏,就是把自己放在对方的立场上,即“换位”。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了然于心,说“好啊,如巍峨的泰山耸立在前”。如果子期不换位到伯牙的心上,他是不能明白和欣赏伯牙的心意的。

其三,欣赏的态度发生情感交换,促成知音。角色“换位”的目的,是换情,交换情感。琴音传递了伯牙的心意,而子期则报以同情的态度。这就是情感的互换。因交换而共鸣,所以带来了心灵暖然、温然之美。拥有知音是很美的感觉。

我们简要地分析了知音作为知音的结构:从人格平等开始,通过欣赏来发生情感的交换,于是成就了知音关系。而这种关系有个典型特点,它是超功利的。还是以伯牙和子期为例,如果子期事先知道伯牙是高官,有意赢得他的好感,那是在“迎合”而非“知音”;同样,如果伯牙想借子期来表现自己的亲民作风,那是在“作秀”也非“知音”。但凡抱有功利的目的,就容易滋生情绪。即伯牙和子期要是各有所图,而双方又都没有配合好,那就要互生情绪了。

2.知音与人际关系构建

上面说过拥有知音是很美的感觉,是人际关系的圣境。但知音又是超功利的,而现实的人际关系离不开利益,那么知音式的人际关系是否具备现实性呢?还是仅仅在艺术中出现作为无法实现的梦想而追念?

其实,现实的人际关系中都隐含着“知音”的诉求。在第二章中我们讲过情感是关系建构的目的,以情感为连接纽带,关系才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这里我们从“知音”的角度接着讲,追求情感就是追求知音。

比如最常见的友情、爱情,倘若不以知音为基础,不以双方的互相认同、欣赏为基础,那绝非真正的友情、爱情,断难长久;反过来说,真正的爱情、友情乃是知音的最为纯粹表现。古语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就是这个意思。

即使是在不那么纯粹、掺杂实际利害的人际关系中,最后维系这关系的还是知音。如企业是一个以利相合的经济组织,各色人等聚在一起的目的就是实现各自的利益期待,但是利益分配如果与其人的绩效、能力、贡献、资历不对等,意味着他的价值没有受到恰如其分的承认,这是对其人最大的轻视,他会认为企业是不尊重人的企业,会认为管理者是有偏见的管理者。由此可见,在人和物的关系背后实际上还隐藏着更为深刻、更为本质的人与人的知音关系;或者说,人和物的关系实际上是人与人的知音关系的一种体现。每一个员工无形中是在以其所获得的物质利益来检验和印证他的受认可程度。换言之,他在意物质同时又不那么在意物质,这也就是有时当企业面临风险、前途叵测而员工能够不计利害、甘愿共赴难关的原因之所在。

往极端说,在地位、权力不对等的上下级身上也可有知音的存在。历史上许多英明的领袖虚怀若谷,慧眼识人,礼贤下士,换来了那些英才们矢志不渝的报效,这样的佳话不胜枚举。一个事业共同体如果建立在知音关系的基础上,这一共同体就可消除森严等级给人造成的阻隔,而造成一种活泼愉悦、通力合作的氛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