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关庄严(3)

茶之原乡:铁观音风土考察 作者:谢文哲


明清饮茶的风尚雅趣,虽然没有在近代得到提升,却在几个世纪的潜移默化中,使得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南方乌龙茶茶区,遵循明清雅士所提倡的“茶有真香”的本色饮茶,喝茶时没有忘记品茶的基本物质基础,一是茶叶的味质与香气,二是品尝者的味觉与嗅觉。古人说,茶有真香、有本色、有正味,泉州、安溪民间广泛流行的茶叶冲泡方式,不仅重视茶饮的程序与器物的洁雅,而且强调品茶过程的心灵提升,正符合最质朴的品味之道。

中国茶饮的历史,提供了许多可以汲取使用的文化资源,今天的品茗艺术应当建立在历史反思的基础上,既立足“茶之道”,又关注“茶以外之道”,把一般老百姓的喝茶习俗和文人雅士提倡的风尚结合起来,才能重焕生机,有所飞跃,否则脱离茶叶本身,一味满足国人的想象,发展前途令人担忧。20世纪 90年代,安溪铁观音开始风靡全国,安溪以外的消费者对于铁观音独特的泡饮技艺不得其法,影响茶叶品质的充分发挥。此种情况下,恰逢当时第二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大会(1994)决定在安溪召开,列入大会议程之一的是,要求在总结安溪民间沏茶技艺的基础上,编排出一套安溪茶艺,让世界安溪乡亲和来宾在品尝安溪名茶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安溪茶文化。安溪茶专家蔡建明接受任务后,与安溪地方戏曲专家李波韵合作,几易其稿,数度推敲,终于成功创排出一套典雅风尚的“安溪茶艺”。

精心排演的“安溪茶艺”如期成功,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安溪乡亲和嘉宾,自此安溪县也正式拥有一支茶艺表演队,与此后各产茶乡镇、茶企、茶校陆续组建的茶艺小分队,蔚成安溪茶乡一道迷人风景。二十多年来,这套“安溪茶艺”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上演数万场,为安溪铁观音拓展茶叶市场、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立下汗马功劳。还走出国门,到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宣传安溪铁观音品饮艺术,弘扬中华茶文化,赢得掌声和鲜花无数。源于民间深厚的茶文化土壤,立足“茶之道”的艺术本位,“安溪茶艺”所展现出来的饮茶之真、之趣、之美,已经超越饮茶行为本身,让我们在泡茶礼仪中感受到中国茶道的精神。

叮当作响的琴筝声中,穿着典雅、健康微笑的茶艺小妹徐徐出场,款款有序,她们气定神闲,姿态优雅,一一展示安溪茶艺流程:烹煮泉水、沐淋瓯杯、观音进轿、悬壶高冲、春风拂面、三龙护鼎、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奉香茗、鉴赏汤色、细闻幽香、品啜甘霖……十几个品饮环节,行云流水,和谐自然,将安溪铁观音的香、韵和美传递给观众。应该说,“安溪茶艺”恢复了唐宋品茗赏器的传统,对茶饮的程序与器物的洁雅再三致意,又追求品茶过程心灵超越的修养,以期融入天然和谐的天人合一之境,不但使品茗者心里祥和安定,也在哲理和艺术上的探索得到智性的满足。

与艺术化的“安溪茶艺”相呼应的,是安溪民间百姓舒展性灵、自由得当的生活泡饮,哪怕日子一时过得困顿、不如意,一杯浓醇甘香的铁观音是少不了的;哪怕家居再简陋,寒碜,一套洗得光亮的茶具是少不了的;而且,冲泡不求简单,不惮繁琐,安溪民众已经习惯在有板有眼、一招一式的泡茶时光中,去领受茶的真香与甘霖,并由此获得人生的庄严感。我的父亲嗜茶多年,考虑到他年事已高,独自泡茶麻烦,为他准备一个简易飘逸杯,但他从不使用。他说,泡工夫茶的乐趣,即在于享受繁复之过程,并能由茶观己,省察内心,否则便了无生趣。是的,煮水、暖杯、唤醒、温润、淋浇、出汤,无论是繁复技艺,还是寻常喝法,起于民间、仪式化了的安溪茶艺,那茶汤含藏的茶道精神,都是平等和尊重,是诚恳和和谐,是对自然天地的敬畏之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