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5)

爱的疯狂与胜利:莎士比亚导读 作者:尼古拉斯·罗伊尔


“无言演员”(mutes)即不讲台词的演员。哈姆莱特大胆采用的“无言演员”一词需要降调,以便接上后文的“或”(“或观众”)。但这种声调的处理反而强化了负面效果,这里的“或”也能解读为“与”;在听或读哈姆莱特的话时,我们不可能认为那些话只是面向台上的那些人。他的话是超越舞台的,是对着我们这些读者或观众说的。“幕”的双层含义增强了这一点,模糊了戏剧与非戏剧、台上与台下的区别。“你们”摇身一变,变成我们这些不说话的观众,“无言”的读者。复数名词形式的 mutes在莎士比亚的其他戏剧中都没出现过。在《哈姆莱特》中,除此之外仅有一处用到 mute,是单数形式的,而在《第一对开本》的版本中,两处都是单数形式。另一处是在第三幕那出哑剧表演的舞台指示中。王后让“王就花坪上睡下;后见王睡熟离去。另一人上,自王头上去冠,吻冠,注毒药于王耳,下。后重上,见王死,作哀恸状。下毒者率其他二三无言演员重上,佯作陪后悲哭状”(舞台指示, 3.2.126)。我们的终极角色——沉默的旁观者(无言演员或观众)就这样奇怪地嵌入作品的核心中,深入这折戏中戏上演前的哑剧中。

“你们这些看见这意外一幕而脸白发抖的无言演员或观众”,这句话还有其他古怪的地方。它涉及思想转移或用词传染,即一个角色无意识地重复另一个角色说的话,就像我在《威尼斯商人》那一章中提到的。这也属于文学语言中的天使结构( angelic structure,即词语是飞翔的奇怪信使),正如《裘力斯 ·恺撒》中的“天使”一词在安东尼和勃鲁托斯之间进行奇特的沟通,而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哈姆莱特的话还涉及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通感或思想引用的问题,不过这问题目前还鲜有成熟的批评术语。“你们这些……脸白发抖……”体现的是怪异的“奇幻思维”(magical thinking)。哈姆莱特的措辞让人想到戏剧刚开场但哈姆莱特还没登场的某一刻。在第一幕第一场,午夜刚过,霍拉旭和其他卫兵在值班。马西勒斯和勃那多都称两次看到鬼,前一天晚上才又见过。霍拉旭表示怀疑,他觉得“那不过是[他们的]幻想”(1.1.23),换句话说,那是他们自己构想的假象。接着鬼出现了。霍拉旭“充满了恐怖和惊奇”,命令那鬼说话,但“他悄悄地去了”(1.1.44,50)。鬼退下之后,勃那多问道:“怎么,霍拉旭!你在发抖,你的脸色这么惨白。这不是幻想吧?”(1.1.53–54)而当哈姆莱特在说他的临终遗言时,提到“你们这些……脸白发抖……”,这是一种冥冥中的重演。霍拉旭以及我们这些无言演员或观众,都在此前听到了这些话。

哈姆莱特苦苦挣扎,但没能把话说完。我们该怎么跟着他?他已来不及“昭告”他“行事的始末根由”,讲述他的故事。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中,这一部最能体现出对时局的针砭,引人思考当下的核战争(也曾被称作“互相保证毁灭”)、冤冤相报的仇恨逻辑(例如中东的恐怖袭击),以及以命求“成”的恐怖事件(例如自杀式爆炸袭击者)等问题。相比莎士比亚笔下的其他人物,哈姆莱特让我们感觉,他对何以为“人”的问题,做了最深入的探究,并参透了其中可怕的真相,他所经历的一切让他的生命难以承受。哈姆莱特不是真实存在的,但这一虚构人物却给了我们遐想的空间,让我们思考他本要说但还没说出来的话,思考该如何回应自己所面对的一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