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山规模经济引黄门山四杰入伙(1)

《水浒传》里的经济学 作者:王法争


在宋江、晁盖带领五起人马赶赴梁山的路上,来到了黄门山地界。宋江在马上与晁盖说道:“这座山生得形势怪恶,莫不有大伙在内?”话音刚落,只见山坡边闪出三五百个小喽罗,当先簇拥出四筹好汉,各挺军器在手,高声喝道:“你等大闹了江州,劫掠了无为军,杀害了许多官军百姓,待回梁山泊去?我四个等你多时。会事的只留下宋江,都饶了你们性命。”有前面这些气势做铺垫,见多识广、多次死里逃生的宋江也害怕了,纵然李逵等27位头领就在身后护驾,宋江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跪在地下”,“万望高抬贵手,饶恕残生”。

没曾想,那四筹好汉在话语之间闻知了“宋江”二字,“都慌忙滚鞍下马,撇了军器,飞奔前来,拜倒在地下”。随后,摩云金翅欧鹏、神算子蒋敬、铁笛仙马麟、九尾龟陶宗旺这四位黄门山大当家“邀请众位上山”,还“椎牛宰马管待”。饮酒中间,宋江开始力邀黄门山四杰入伙,“今次宋江投奔了哥哥晁天王,上梁山泊去,一同聚义,未知四位好汉肯弃了此处,同往梁山泊大寨相聚否?”四个好汉没有丝毫犹豫:“若蒙二位义士不弃贫贱,情愿执鞭坠镫。”第二天,四筹好汉收拾起财帛金银等项,带领了小喽罗三五百人,便烧毁了寨栅,随大部队奔梁山而去。

如果说欧鹏等四人邀请宋江等众好汉到黄门山把酒言欢还只是因着宋江在江湖上的赫赫声名,黄门山四杰异口同声地称甘愿放弃自己的山寨,不做自己地面上威风八面的“鸡头”而去梁山当“凤尾”,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理性选择的结果。彼时,黄门山只有三五百小喽罗,梁山大约已经有了近万人马,正是梁山大寨的规模经济效应让黄门山四杰下定了带队入伙的决心。

大规模生产导致的经济效益简称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对黄门山来说,集体入伙梁山大寨就是在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由于分工更加明细,山寨运作人均成本更低了;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人均收入可以大幅增加。

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亚当·斯密是规模经济理论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劳动生产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以制针工场为例,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揭示了制针工序细化之所以能提高生产率的原因在于:分工提高了每个工人的劳动技巧和熟练程度,节约了由变换工作而浪费的时间,并且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应用。由于劳动分工的基础是一定规模的批量生产,因此,亚当·斯密的理论可以说是规模经济的一种古典解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