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代剩男剩女生活史(2)

中国女人书 作者:《新周刊》


在儒家统治的世俗社会这些剩男剩女不入流,但北宋的林逋把这个世界的逼格提升了好几千米。

这位处士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为千古绝唱。南宋孤山修建皇家寺庙,独留下他的坟墓。

举案齐眉,好大一块牌坊

主流的儒家思想似乎不想放弃对剩男剩女的关心,于是在这个世界立了一个牌坊,挂了牌匾,上书“举案齐眉”四字。

故事男主角姓梁,叫梁鸿,字伯鸾;女主角姓孟,叫孟光,字德曜。梁鸿的父亲是城门校尉,封为修远伯,早亡,太学毕业后在上林苑养猪(不要认为现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养猪就了不起,梁生早就干过),不小心着火烧毁邻家的财物,因家贫不能赔偿只好给邻看门。世人闻其贤德愿与之婚姻而不得。

同县一位三十岁的老剩女,体肥而黑,力可举臼,非贤如梁鸿者不嫁。长得难看,眼光还很高,典型的自恋型人格。可没想到,两人真的结婚,梁鸿嫌孟女衣绮缟,傅粉墨,估计是觉得她长这么难看,越打扮越不舒服。于是猛女改变装束着布衣,隐于世,与鸿生举案齐眉。

孟光应是史上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剩女。可惜她背着“举案齐眉”这个牌坊,与汉水的游女相比,少了几分古风余韵。

据冯至先生考证,杜甫是一个剩男,他在三十岁后才娶了老婆。与孟光不同的是,剩男时期杜甫的肉体与灵魂都盛着大唐磅礴气韵与家族贵族底蕴,没有一丝汉人以孝、隐的形式搏取名誉的功利色彩。

宫女四万,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后人在考察大清时期东北婚姻状况时写道:“男女十三四岁即结婚,至二十岁以上方结婚者,俱为贫人。”一语道破天机,贫穷造就出来的大龄青年才是史上剩男剩女的主流。

女子因家贫而不能出嫁,白居易有诗:“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那时纺织女工或是剩女的主力军,元稹《织妇词》告诉我们:“在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有点姿色的可以卖入宫中,汉元帝刘奭后宫多达三千,《新唐书》记载:“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她们常出现在富有同情心文人的诗文中。杜牧《阿房宫赋》云:“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她们中成为武则天的只有一个,成为皇后者凤毛麟角。在明代,偶尔有那么一两位宫女因为皇帝的荒淫,而播下龙种的传奇。如明隆庆帝临时起意和一位宫女李氏欢好,播下龙种万历帝朱翊钧;万历帝在慈宁宫解手时破了小宫女王氏的瓜,生了太子朱常洛;明宪宗十五岁登基后,迷恋孙太后宫中来自山东青州聊城的宫女万贞儿。

更多的宫女的命运如白居易《上阳白发人》所云:“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部分宫女还要成为殉葬品,明宣宗时就有十位宫女从死,这种命运居然被当时美称为“随龙蹈义”。明英宗良心发现,死前下令,“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

长期幽禁在宫廷,不能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怨旷无聊,宫女与宫女之间,或太监与宫女之间结为“夫妇”,搭伙共食。关于这个群体“对食”的阴暗一面,自汉代至明代,史籍及笔记记载不绝。

有姿色不能进宫者或为“妓”。并非所有的妓都像唐时士人追逐的薛涛、红拂女、鱼玄机、公孙大娘、李娃、霍小玉、玉箫、杜秋娘、苏小小。宋徽宗宠幸的李师师,宋理宗钟情的唐安安,明代风骨嶒峻的柳如是,侠肝义胆李香君,或留下诗文几卷、风情万种、美谈一段。更多的是“老大嫁作商人妇”,空弹琵琶,或许月亮从西边出来,才能遇到白居易这样的知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