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请假有罪” 4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 作者:南勇


不出两个月,除了一两个实在跟不上趟儿而被迫掉队的人,这些新人已经基本上都能“一个萝卜一个坑”,真正派上用场了。

尤其关键的是,由于新人上手快,老手们获得了宝贵的休整机会,工作热情明显增加,所以,虽然增员后整体人工成本确实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由于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售后车间的整体盈利水平不但没有下降,相反却有了一定的提升。

总之,可以说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小魏心里的那块大石头也终于可以放下了。

对于处理这件事的经验,我作了下面一些总结:

第一,外行人的话,有时要比内行人更靠谱儿。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在某个领域打拼了多年的老江湖挖苦新手或外行人“不懂就别瞎掺和”。坦白说,这些江湖高手的自信是可以理解的,他们通过多年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确实弥足珍贵,值得外行人去尊重。

但是,尊重不等于迷信。

太多的经验有时会让人大脑麻痹,从而极大地限制住当事人的视野和思维的宽度,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所以,对自身经验的过度自信乃至于迷信,反而会给事物带来负面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

就拿这个案例来说,小魏出于对自身经验的盲目自信,一相情愿地认为“无论他怎么折腾员工,都不会有人造反”,所以,他的管理只需要做到“效率最大化”(即达至理论和逻辑上的“合理”状态)就万事OK了。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管理者来说是病态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尽管现如今中国的管理者,尤其是那些被社会公认的成功管理者中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这种“病”)。

因此,这种时候,往往需要一个局外人帮助我们的管理者去感知一下,替他们去现场把把脉,事物的本质就会相对轻松地跳出来,从而为管理者创造一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重要契机。

顺便补充一句,其实,为了不过分打击小魏的信心,还有一个细节我犹豫再三但最终没有跟他讲。

在作基层调研的时候,我还摸到了一个情况:由于工作强度太大,且始终得不到休息的机会,车间里的工人身心俱疲,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甚至,很多员工由于对公司的“不人道”做法心生抱怨,作为报复,在工作时故意消极怠工。刚开始,还有些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员工对这种现象看不惯,有所不满,可出于哥们儿义气和“江湖道义”没有人揭发。但是,随着工作环境的日益恶化,这种消极怠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已经到了“上边儿压得越紧,底下越偷工减料”的地步。

这就是说,小魏其实一直在干那种“头疼医屁股”、费力不讨好的事儿。他越使出吃奶的劲儿凑人,那些他好不容易凑齐的人就越掉链子,越不给力—整个儿一白忙活。

所以,以当时小魏的状态,可以说已经“走火入魔”,眼睛里不可能看到事情的真相了。

如果再让他对自己的盲目自信继续下去,一准儿会引火上身,活活毁了他。

第二,永远不要武断地为一件还没来得及发生的事情下结论。

即便你曾经有过无数次成功的经验,也未必能证明你的“下一次”必然会遵循相同的轨迹。

一件事情只要还没有发生,就永远会有不同的可能。

所以,过于武断,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也是致命的。

在这个案例中,小魏出于多年的经验得出了“增加人手会带来成本的上升,所以必然会影响车间整体的盈利水平,从而直接造成职工收入下降的局面”“新人上手必然会很慢,因此不但帮不上忙,还有可能会添乱”这样的结论。

也许,小魏以前确实经历过,甚至不止一次地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因此对于事物的发展“必然”会有这样一种前景而深信不疑。

可是,他只看到了事物的共性,却没有看到事物的个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