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温柔与真实(3)

贝尼尼传:他的人生 他的罗马 作者:【美】弗兰科·莫尔曼多


除了贝尼尼在雕刻大理石上出神入化的专业技术之外,使制造出这样一种在形体上和精神上都具有“真实性”和“温柔性”的肖像成为可能的,是艺术家作为一个人文观察者的敏锐才能。他用眼睛捕捉,所以他的雕刻工具不只表达出在他面前的人的外在真实,而且,或许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内在真实。当时的几则对于贝尼尼外貌的描述都提到他那黑眼睛的敏锐一瞥,这一点并非巧合:“如此刺穿一切的目光,以至于仅凭他那一瞥他就可以灌注恐惧。”用眼睛直直地盯着贝尼尼一定是不舒服的。在一个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朝臣都要为生存而搏斗的、狗咬狗的环境里,人们脸上的表情和话语是被用来掩藏的,就跟要揭露的一样多,贝尼尼必须成为一个“阅”人方面的行家里手。在这方面,他不仅要受本能的驱使,而且还受一本最畅销相面术(这是一种通过认真解读一个人躯体特征而辨别其性格特点的“科学”) 手册的引导,这就是詹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Giambattista della Porta)写作的《相面术》(De humana physiognomia)。或许受波尔塔把人跟动物种群进行平行的系统比较的影响,川特罗在对贝尼尼脸孔的描述中,把它比作自然界的一种动物,一种强健的猛禽:“他的脸就像一只老鹰的脸,”这个法国人写道,“尤其是那双眼睛。”这完全适合于一个作为观察大师而谋生的人。也适合于一个采取攻势的、时不时猛烈追求所迷恋和渴望目标的人。

同样是这双大大的、具有穿透力的黑眼睛,也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贝尼尼所作的所有众多肖像和自画像中一个身体上的常量。跨越艺术家人生中的大部分时光,从大约1612年(图2,自画像,佛罗伦萨霍恩博物馆)到1670年晚期(图3,另一幅1678至1680年间的自画像,在大不列颠博物馆),它们都进一步提供了从早期出版的传记理想化虚构的多层面纱下一瞥贝尼尼的真实机会。画家最初成熟期的自学作品就是迷人的油画肖像,存于鲍格才美术馆,创作日期大约为1623年(图4)。这可能跟教皇厄本八世强加给他的紧张而专注的绘画练习起点是一致的。厄本有一个巨大的梦想(但从来都没有实现),让贝尼尼为他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祝福露台上完成米开朗基罗曾经为朱利叶斯二世在西斯庭教堂的天棚上完成的东西。

不幸的是,尽管贝尼尼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诸如梵蒂冈城墙上那种波澜壮阔的传统装饰一样的纪念碑式叙事场景却超出了他的能力之外。贝尼尼的画板上所留下的主要都是人脸,黑暗背景上的特写,背景是空的,就如我们在1623年的自画像中所看到的。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这些画像中有一个皮包骨的年轻人,有着长长的不守规矩的黑色头发,突兀而端正的鼻子,带涡坑的下巴,饱满而又充满肉欲的红唇(见一个年轻人面带微笑的贝尼尼雕刻肖像,在1622年发布,作者奥塔维奥·莱昂尼—对于他的模特他一定了解其私生活的某些内容—通过给他一双生硬而突出又宛如好色之徒的耳朵,加强了贝尼尼外貌中的性感特征)。艺术家的脸是智慧而赋有内省张力的,英俊但带有些许稚嫩的痕迹。他的表情是不可理解的,就像年轻人不确定自己看到了什么。他对于他自己是一道谜题吗?他仍在从年轻人痛苦的不安中饱受折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