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民族灵魂与区域历史的重审(2)

权力那些事儿 作者:梁振华 龙其林


一些对肖仁福创作经历不甚了解的读者,认为他是在新世纪初凭借《官运》走上官场文学创作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早在王跃文的《国画》一书风行之前,肖仁福的官场小说已经颇为引人瞩目。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肖仁福的系列中篇小说《报告》(又名《局长红人》)、《裸体工资》、《空转》、《一票否决》、《背景》、《进步》等在《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后,接连被《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及《领导科学》等多家刊物转载,数十种畅销选本也放在头题二题的位置隆重刊登。肖仁福对当下生活进行原生态的描写,不避难,不就虚,写出了生活中不动声色的触目惊心。在现实主义冲击波和反腐小说作家那里,主流意识形态的浓郁和知识分子的浪漫想象遮蔽了官场文化的复杂,使官场题材几乎成为正义与邪恶的简单交锋。阅读某些作家的官场作品,我们看到的官场生态多是肃穆而庄严的形态。现实主义冲击波和反腐小说作家弘扬的是主流意识,描写改革与现实的艰难时笔端已被主流意识格局限制起来,只能要求底层和社会来“分享艰难”。他们既看到了现实的无奈又无法直面深层问题,这就决定他们的官场表达只能是现实主义的部分回归。肖仁福的作品则表现出明显的区别,他聚焦日常政治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官场角逐,既有官场政事的具体描写——由于长期在财政部门工作和对官场的熟悉,他的作品总表现出政府和财政部门官员的工作处境与生存状态,又有对官场生活的精细刻画,并将工作与生活、人情与权力等多重因素结合起来考察,得以使读者更全面地窥见官场生活的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肖仁福笔下的官场,不是单纯地洋溢着昂扬乐观的反腐基调,也不沉浸在官场森冷、阴暗的调子里难以自拔,而是通过具体的官场事务与日常生态,从容地写出官员们的精神压力和个人欲望,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逼迫着作家,让他将官场中的个体的沉重与迷惘揭示出来,发人深思。

肖仁福笔下陷于苦难或尴尬处境中的人们,一方面有着坚忍的生命力,一方面又有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劣根性;一方面有着美好善良的人性,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传统酱缸文化的弊病。在那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作家对社会生活弊端的生动记录:压制、非人、变态、绝望、无耻、迷信、伪善、冷漠,这些可鄙、可怜的一幕幕不停地在上演。作为一名深受楚湘文化影响的湖南作家,当肖仁福面对生活中的那些阴暗与残酷,他不是冷漠地回避或轻描淡写地轻轻诉说。恰恰相反,他似乎有意与观众的审美情感进行对峙,不是模糊、粗糙地处理这些苦难,而是怀着一颗痛苦的心吞咽下这非人的瞬间,在内心慢慢地咀嚼、消化,而后流淌出一丝丝无声的泪水。他以巨大的勇气品味着这苦难、这残忍、这虐杀,在平静的叙述中让悲剧性的一幕不断地重现,让一切人性深处的罪恶与隐秘瞬间在作品中纠缠着。肖仁福十分认同鲁迅式的国民性批判,不因现实的不尽如人意而陷入绝望,这必然要求他有一颗向往光明的坚韧不屈之心。正是凭借着这股精神力量,他勇敢地在人性的深处进行挖掘。这种挖掘非但没有销蚀他对生活的信心与乐观,反而使他更加犀利、坚忍和坚定。在对和平年代里的日常生活进行描述时,肖仁福所看到的却是不正常,他探寻到了一个民族隐藏许久的毒性磁场,并将这种毒性的危害揭露得触目惊心。我们读他的《箫声曼》、《综合处长》、《官运》、《心腹 》等作品,所看到的是现代文明的历史沉淀,在光明耀眼的辐射中始终有它不能到达的人性幽暗之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